你们知道吗? 我最近翻资料看到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 毛主席有次吃饭时突然对满桌子人说:“今天在座的,受过我批评最厉害的是汪东兴同志。 ” 这话听着就带画面感对不对? 后面那句,“但是他们从来不恨我”。 我当时就好奇得抓耳挠腮了,这得是多铁的关系才能经得住这种狠批啊?
说起汪东兴这人啊,毛主席给他的评价特别传神:“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东兴在我身边,我习惯了。 ” 但话锋一转又吐槽他“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 这不就跟咱们现在说“这人干活不爱动脑筋”一个味儿吗? 毛主席偏偏还补了句“不要小看了厚重少文,汉朝的周勃可是立了大功的”。 结果你猜怎么着? 后来还真应验了。
不过咱们别把大佬想得太完美。 1949年底毛主席去苏联访问,汪东兴负责安保简直紧张到变态。专列经过的每个桥梁、涵洞、制高点都派兵把守。 到了莫斯科会谈时,他愣是在值班室干等5个小时只喝了一瓶汽水。后来毛主席都心疼了说“下次不要跟去了”。 这细节让我想起现在那些死心眼的保安队长。
要说最戏剧性的,还得是1960年那出戏。 毛主席突然把在江西当副省长的汪东兴喊回北京,见面就说:“我发觉身边有‘老鼠’! ” 原来是有工作人员多吃多占,甚至伸手要紧张物资。 毛主席让汪东兴搞小整风运动,老汪的方法很接地气,每天搞半天,争取50天完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 最后还从毛主席稿费里掏了一万多元退赔。 这操作放现在就是廉政退款啊。
不过你们发现没有? 汪东兴这人的行动力强得吓人。1961年毛主席发现会见外宾时有人偷偷录音,气得直接让汪东兴处理。 结果老汪居然搞了个行为艺术:让五个人举着“违反指示,非法录音”的牌子跟录音机合影! 这要放今天绝对上热搜。
让我纳闷的是1970年那桩公案。 毛主席明明反对设国家主席,汪东兴却在会上表态支持毛主席当主席。 后来毛主席气得骂他“你想转换门庭就滚”。 这事表面看是老汪站错队,仔细一想……会不会是故意给林彪集团放烟雾弹啊? 毕竟九一三事件后他可是立大功的人。
说到立功就不得不提1976年。 毛主席逝世后“四人帮”闹得欢,叶剑英跑去问汪东兴看法。 老汪直接吐槽江青“跑到毛主席住地要文件”。 后来抓捕行动时,他指挥的8341部队成了关键力量。 这情节比谍战片还带感,平时闷声不响的人,关键时刻居然能掀翻大反派。
历史最爱开玩笑。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这个粉碎“四人帮”的功臣居然成了被点名批评的靶子。 有人说他是“两个凡是”的大后台。会上前十天大家批评他都避讳指名道姓,后来才有人拍桌子说“不点名很多事讲不透”。 这反差简直像坐过山车。
我有时候琢磨,汪东兴晚年天天读《毛选》的习惯,是不是在反复咀嚼那些年的大风大浪? 他亲眼见过毛主席因为工作人员多收一包香烟就大发雷霆,也经历过因为录音事件牵连一堆人的荒唐。 这些碎片拼起来,突然就懂了什么叫“厚重少文”,就像周勃平定诸吕之乱一样,关键时刻能稳局面的,未必是口若悬河的人。
对了,你们发现没有? 汪东兴这辈子干的都是得罪人的活儿:抓纪律得罪同事,搞安保得罪权贵,就连最后辞职都带着争议。 他退休后居然心态平和,还总结说“见证了毛主席决心从自己身边做起”。 所以我在想啊,到底什么叫忠诚? 是永远不说错话,还是哪怕被骂“滚出去”也坚守底线?这个问题留给你们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