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收到阅兵邀请,拖了13天只说4个字,特朗普没点头他不敢去

 意昂体育介绍    |      2025-07-28 05:11

中国将在9月3日举行盛大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这不仅是重要的纪念活动,也是国际交往的舞台。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确定要来,而韩国总统李在明这边,却显得有些犹豫不决。特朗普确定出席之前,他是不敢做出决定的。

事情是这样的,7月2日,中国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询问李在明总统能否来北京参加9月的阅兵式。同一天,韩国总统办公室的回应有点含糊,说“需要沟通”,具体内容不便公开。韩媒报道说,韩国政府在考虑要不要接受邀请时,得同时掂量掂量跟中国的关系,还有跟美国的关系。

“很难参加”四个字,背后有文章。这一“掂量”,就掂量了13天。终于,有韩国媒体传出消息,说李在明总统“很难参加”北京的阅兵活动。给出的理由主要是两个:行程安排上有冲突,还有所谓的“外交对等”原则。

“很难参加”这四个字挺有意思。它不像直接说“不去”那么干脆,留了点余地,但基本上表达了拒绝的意思。这就让人疑惑了,为什么这么为难?为什么不能爽快答应或者拒绝?

其实,中国对李在明释放的善意是很明显的。在他当选韩国总统的当天,中方就发去了贺电。他刚上任不久,中韩领导人就通了电话。邀请他来参加如此重要的庆典,本身就是一种重视和友好的表示。

那么,让李在明如此纠结的关键点在哪里?从韩国媒体和分析来看,最大的压力,可能来自美国,或者说,来自韩美同盟这根韩国外交的“主心骨”。

李在明为什么得看美国“脸色”?李在明在竞选总统时和当选后,多次强调要搞“实用外交”。什么意思呢?就是既要牢牢抓住韩美同盟这个基础,又想修复跟中国的关系,两边都不得罪,为韩国争取最大利益。

但是,美国,特别是特朗普政府,似乎不太喜欢这种“骑墙”的做法。美国更希望韩国彻底倒向自己,在对华政策上和美国保持一致。

李在明上台才一个多月,美国方面就已经多次“敲打”他了。美国务卿的“贺电”有深意,6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给刚当选的李在明发贺电。贺电里除了祝贺,更重申了美国对韩美同盟的“坚定承诺”。同一天,白宫官员竟然对媒体说,虽然韩国选举是“自由公正”的,但美国“担忧中国干涉”。这完全是空口白牙的污蔑,其核心目的,就是警告李在明:在对华政策上,你得跟美国走!

按照原计划,7月初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要访问日本和韩国,这本来是他上任后第一次来亚洲。结果,鲁比奥临时取消了访问韩国的行程,只去了马来西亚。这对急于巩固韩美关系的李在明政府来说,是个明显的冷落信号。为什么取消?外界猜测可能跟6月李在明去加拿大参加七国集团峰会有关。在那次峰会上,李在明精心准备要和特朗普会面,结果因为特朗普提前回国,会面泡汤了。

过去,韩国新总统上任后,通常很快会去访问美国,表示跟美国站在一起。李在明上台一个多月了,到现在还没和特朗普见过面。这非常少见,也说明韩美关系开局并不顺利。

还有一个让美国很不爽的点,就是李在明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美国却一直想拉盟友一起插手。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就在使劲逼问日本和澳大利亚:如果台海真打起来,你们帮不帮美国?怎么帮?结果,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含糊其辞,不敢明确答应出兵。那么,美国会不会也来逼韩国表态呢?这很有可能。

而李在明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早就让美国皱眉了。在竞选总统期间,李在明就公开批评前总统尹锡悦的对华政策,他说:“我们为什么要介入台海问题?不管大陆和台湾之间发生什么,关我们什么事?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行吗?”

李在明对中国的邀请犹豫了13天,最后说出“很难参加”,这个“难”字,恐怕主要难在如何平衡中美关系上,特别是难在如何面对美国的压力。

所以,说李在明在“看特朗普脸色”,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了一个现实,韩国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在涉及重大外交活动、尤其是牵扯到中美关系的敏感事件上,很难完全独立自主地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