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我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于淮海战役中,联合围歼国民党反动军队之第十二兵团(即黄维兵团)的时候,有些敌军据点是比较难攻克的,比如张围子村。
攻打张围子时,担任我军东集团(辖中野四纵、九纵、十一纵等部队)总指挥的陈赓将军说:“张围子虽然驻守着敌军的一个团,但夺取难度是比较大的!”
陈赓将军为什么要这么说?后文有叙说,看了自然明了。
这里,先把我军攻打张围子的基本情况概述一下:中野第九纵队独立攻打未果后,在中野第十一纵队配合下,再次实施攻击,才将其攻克。
对付敌人的一个团,九纵一个纵队不成,竟然还需要十一纵配合作战,才取得胜利,这又是怎么回事?
欲知上述问题的答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的一些实际情况。
秦基伟将军的中野九纵,可不像陈赓将军的中野四纵。它组建的晚,自身装备较差,作战经验也相对少一些。
初建于一九四七年八月的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前,叫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
当时,为了更好地牵制国民党反动军队,助力我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我太行军区及所属分区的部分地方武装力量便奉命组建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一个新的纵队——第九纵队,其司令员是秦基伟、政治委员是黄镇。
刚刚成立的时候,九纵的武器装备那是相当的差。两万余人的一个纵队,仅有八千多支枪,平均两、三名战士一支,还是些杂七杂八的货。
那些没有枪的战士怎么办?他们只好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奋勇杀敌。至于火炮之类的重装备,那就更少得可怜,整个纵队只有区区九门。
武器装备虽然不好,但并没有影响九纵全体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他们先后参加过宛西战役、宛东战役、郑州战役等战役,得到了不少的锻炼。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加入到淮海战场后,九纵在协助中野其他部队攻克宿县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秦基伟将军和他的九纵只能当配角。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着。
淮海战役时,拥有三个旅(二十五旅、二十六旅、二十七旅)、一个炮兵营的九纵,之所以担当了攻打国民党第十二兵团之张围子据点的重任,是上级出于锤炼队伍的考虑。
介绍完中野九纵的“履历”,咱再说说九纵的进攻对象。
驻守张围子的敌军,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它是被国民政府的国防部“钦封”为“青年团”的、隶属国民党第十军第七十五师的第二二三团。
该团是由曾名列国民党主力部队之一的、敌军第十一师改编而成的。在淮海战役中,它仍是黄维兵团的一支主力作战部队。
这个团,战斗力很强!它不仅自解放战争以来没有遭受过重创,就是在我军围歼国民党之黄维兵团的战役打响后的前一个时期,也基本没有受到过什么大的损伤。
为了抗击我军,敌二二三团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到十二月六日,接连不断地构筑了十几天工事。
他们不仅加强了张围子村内的防御措施,还利用村子周围的土丘、山冈交错的地形,修筑了坚固的外围工事。在村子四周各要道,立桩布寨,挖掘堑壕。
直到与我中野九纵初次对阵时,他们仍在继续加固阵地。由此可见,九纵攻打张围子,是在“硬碰硬”。
鉴于此,我九纵从一接受作战任务,就想方设法地通过挖掘贯通工事,努力接近敌二二三团的阵地,以便提高作战效益,力争胜利。
一直配合其它部队作战的九纵,前一段时间伤亡不大,士气高涨。特别是由“配角”变“主角”后,九纵队全体指战员更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但是,九纵第一次进攻张围子以失利告终。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六日十六时, 九纵对张围子敌军阵地予以炮击。随之,部队于十七时, 从张围子的东北面、东面分头发起攻击。激战至当日二十二时,因敌军死命顽抗,九纵未能拿下张围子。
第二天,十二月七日,九纵组织部队,准备再次攻打张围子。
上午,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来到前沿阵地,亲自给突击队作战前动员工作, 并和前沿指挥员们一起实地商讨战术使用、火力配置等问题。
这次攻击张围子,九纵认真、积极地吸取、借鉴四纵连续三次作战,才攻克另一个难啃的敌军据点李围子时的作战经验。
再者,九纵得到了四纵给予的山炮和重迫击炮等重装备的援助,使得他们拥有了更强的战斗力和必胜信念。
十二月七日十八时,九纵的山炮、迫击炮一起发力,向着敌人阵地的前沿和纵深猛烈轰击,摧毁了他们的部分防御工事和火力配置。之后,暂停十五分钟,九纵再次炮击敌军阵地。
第二次炮击刚结束,九纵即趁着敌人的火力被压制住的瞬间,发起猛攻。突击队们员按照既定计划,分成多路,向着敌人的前沿工事冲去。
九纵七十八团的突击队从张围子东北角突入敌阵后,与跟进部队密切配合,迅速向敌军阵地的西南部发展,接连歼灭了敌人的两个营部、一个连部。
过程中,敌人像被打疯了的野猪一样,拼命反扑。一时间,敌我双方互相穿插与反穿插,犬牙交错,混战成一团。
与此同时,九纵七十六团从张围子的西北角实施突击。战士们借着炮火浓烟的掩护,突入敌军阵地,并很快控制了张围子的西半部。
激战中, 七十六团的副团长东传钧等指挥员英勇牺牲,有的连队仅剩十几位同志。
就在九纵取得重大战果之际, 中野十一纵从张围子的东南部突入村内, 配合九纵歼敌。
截止七日二十四时许,张围子内的大部敌军被歼。 八日四时,我军彻底解决了苟延残喘、垂死挣扎的敌军第二二三团的残敌,胜利结束战斗。
此战, 异常激烈、残酷, 守敌仅有一百三十余人缴枪投降,成了我军的俘虏。
战后,九纵在总结经验时说,他们在四纵提供的作战经验和火炮的武装下,在十一纵的大力配合下,消灭强敌,攻取张围子,提升了战斗力,强壮了“身板”!
主要参考文献:《陈赓大将在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