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最近这几年,日本的动作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嘴上喊着和平,手里的家伙却越换越长,防卫预算的数字每年都在刷新纪录。就前几天,他们那个2025财年的防卫预算,直接冲到了8.7万亿日元,听着都吓人。
这套路,怎么看怎么眼熟。
把时间的尺子往后拉一百多年,拉到19世纪末,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那时的日本,也是这副模样,一边跟在西方后面学东西,一边偷偷地磨刀。1885年,伊藤博文搞了个十年扩军计划,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对岸。没过两年,“征讨清国策”就摆上了台面,旅顺、台湾,都成了他算盘里的一部分。
那会儿的日本不强,但它聪明,知道怎么借力。它看准了英美想找个亚洲代理人的心思,就顺势而为,悍然对大清动了手。甲午一战,两亿两白银到手,台湾也被割走。那笔钱,成了它工业化和军事化的第一桶金,让它一夜之间从一个边缘小国,挤进了列强的牌桌。
现在,场景换了,演员没换,剧本似乎也没怎么改。8.7万亿日元的预算,听起来只是个数字,但你看看钱都花哪儿了。几千亿日元砸下去,买的都是“战斧”巡航导弹、12式反舰导弹升级版、还有高超音速武器。这些东西,射程动辄上千公里,可不是拿来在门口站岗的。
而且,它不光是买,还在拼命地修宪。从安倍那会儿解禁集体自卫权开始,到现在岸田文雄政府天天琢磨着修改宪法第九条,那点心思已经不加掩饰了。“专守防卫”这块遮羞布,眼看就要被扯下来,换上“积极出击”的新招牌。
你再看看台湾问题上它的那副嘴脸。以前还只是背后搞搞小动作,现在直接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挂在嘴边。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只要台海有风吹草动,哪怕炮弹没落到它头上,它也要“先发制人”。这不是在怕打仗,这是在盼着有个由头,能名正言顺地把手伸进台海。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他们已经在实操了。冲绳的先岛群岛,离台湾就那么点距离,上面住着加上游客有12万人。日本政府已经做好了全盘计划,一旦“有事”,立刻把这些人撤到九州的8个县去。多良间村到熊本县八代市的疏散路线,甚至被官方定为“模板”。这不是演习,这是在为一场它预想中的冲突,做最后的准备。
当然,它自己也知道单打独斗不行。所以,它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成了“印太战略”里最卖力的那个。F-35、宙斯盾,一批一批地往家搬。同时,它还拉拢英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搞起了“准同盟”,那架势,就是要在中国周边围起一道墙。
这么一看,日本现在走的每一步棋,都不是闲棋。它在系统性地、有计划地,复制一百多年前的那条路——借外部力量,干涉中国内-政,制造地区紧张,然后在混乱中为自己寻找上升的空间。只不过,当年的后台是英国,现在的后台是美国。
光是远程打击能力这一项,预算就高达9390亿日元,比去年翻了快一倍。再看太空和网络作战,增幅更离谱,太空相关预算增长115%,网络战增长29%。它的野心,已经不满足于海面和天空了,它要在所有维度上都具备主动攻击的能力。
而这些武器系统,这些作战计划,目标是谁,已经不需要再猜了。
你还记得甲午战争后发生了什么吗?那两亿两白银,让日本的财政收入瞬间翻倍,它用这笔钱建工厂、造军舰、铺铁路,彻底改变了国运。
可惜,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大清。我们有自己的航母编队,有歼-20,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日本想再靠一次投机来改写自己的命运,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但我们必须警惕。不是警惕它有多少导弹,而是警惕它那种根植于骨子里的战略惯性——那种总想靠牺牲邻国来实现自己崛起的危险想法。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历史的教训,总在不经意间回响。
这一次,剧本该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