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想不到,中美航母的造价差距竟然如此巨大! 美国最新福特级航母单艘造价高达130亿美元,而中国的福建舰却只需要约70亿美元,几乎只是前者的一半价格。更令人惊讶的是,造价仅为美国航母一半的福建舰,在关键性能上并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具优势,这完全颠覆了“贵的就是好的”传统观念。
福特级航母作为美国海军的新一代旗舰,其造价高达130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令任何国家望而却步。这艘巨舰长337米,宽78米,满载排水量超过10万吨,需要足够的空间容纳约5000名船员和数十架战斗机,同时还要为舰员提供生活保障,这些需求都大大增加了建造成本。
福特级采用了两台A1B核反应堆,单台造价就达到30亿美元,而且还需要配套各种防护设备,这些费用占到了航母总造价的四分之一。航母甲板使用了HY-100和HY-130高强度特种钢材,这种材料价格极为昂贵,一吨的价格能买五吨普通钢材。
福特级还集成了23项全新技术,包括电磁弹射系统和新型核动力推进系统,但这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带来了大量研发和测试成本。
令人失望的是,这些高昂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可靠性,福特号在测试中电磁弹射器几乎隔几天就会卡住一次,飞机无法正常起飞,动力系统也出过毛病。2017年航母服役后,武器升降机又出现问题,计划装11部,最后却发现只有4部能用,连美国海军部长都承认低估了技术整合的难度。
与中国福建舰相比,福特级的造价接近其两倍,但作战能力并未呈现出相应比例的优势,这让人不得不质疑其成本效益。中国福建舰作为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型航母,造价约为500亿人民币,折合约70亿美元,仅为福特级的一半左右。
福建舰全长305米,宽76米,满载排水量8万多吨,虽然比福特级小,但设计更为紧凑高效。福建舰选择常规动力系统,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决策,有效规避了核反应堆及其配套防护、后期处理的巨额支出。
最关键的是,中国拥有规模庞大、技术娴熟且薪酬结构更具竞争力的造船产业工人队伍,人力成本显著低于美国。江南造船厂采用模块化技术,将航母拆解成几千个零件同时建造,最后拼接起来,这种方法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福建舰从2015年开工到2022年下水,只用了7年时间,而福特级花了12年才建成,建造周期缩短了四成。在技术创新方面,福建舰同样有很多亮点,其采用的电磁弹射系统使用的是中压直流技术,比美国的交流系统更稳定不容易出故障。
福建舰的舰岛设计经过优化,比辽宁舰缩小了一部分,这样甲板上能腾出更多地方,飞机调度和起降更加方便。
舰岛的雷达还做了隐身处理,降低了被敌方探测设备发现的概率,大大增强了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虽然福建舰搭载的飞机数量约为40-50架,少于福特级的75架,但派出飞机的效率十分高。
靠着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福建舰每天能派出150架次飞机执行任务,这个数字比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120架次还多,几乎追平福特级航母的160架次。福建舰能搭载最新的歼-35隐形战斗机和改进版的歼-15T战斗机,形成了强大的空中作战力量。
两艘航母的造价差距背后,反映的是两国完全不同的设计哲学和战略定位。福特级代表了美国海军追求全球部署、前沿存在、绝对优势的理念,其核动力提供了几乎无限的续航力,使其能长期游弋于世界任何海域。而福建舰则体现了中国海军当前立足区域、积极防御、力量升级的需求,其设计更强调实用性与性价比的平衡。
福建舰的常规动力系统虽然在其远洋持续部署能力上存在一定限制,但在西太平洋及周边海域执行任务已足够胜任。从单位战力成本来看,有军事分析师计算过,中国航母单位战力成本仅为美国的40%,这意味着中国用更少的钱获得了更多的实际战斗力。
福特号作为全新级别首舰,大胆集成了23项新技术,风险集中爆发推高了成本,而福建舰虽在电磁弹射等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但整体设计更为务实。福建舰充分借鉴了国际经验与自身实践成果,通过改造辽宁舰、建造山东舰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降低了试错成本。
美国造船厂的成本控制能力也令人质疑,福特级的建造过程中,外包商层层加价,工人拧一颗螺丝的成本都比中国贵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