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返程不久,前线便传来俄军失利消息

 新闻动态    |      2025-08-26 20:45

普京前脚刚踩上莫斯科的红毯,后脚就被前线一闷棍打懵:顿涅茨克方向传来全灭警报。说好的“给谈判加戏”成了“给人看戏”,面子碎了一地。

三天前,俄军第132摩步旅换了新斗篷,号称热成像都找不到,结果轻装上阵,连口粮都只带一天。他们连夜摸进多布罗皮利亚,24小时狂飙10公里,眼看就要把T0514公路剪断,指挥部已经在电话里提前开香槟。谁料乌军压根没睡觉,93旅、12旅、92旅三支王牌突然从地图空白区冒出来,兜头就是一记闷棍。

13号天还没亮,无人机先点名,炮随后洗地,乌军把口袋扎紧,132旅的小分队就像被丢进榨汁机。没有重炮,没有坦克,连瓶水都送不进去,三天后清点,六百多人报销,四百多直接躺平,几十号人举手投降,旅部被无人机端了窝,文件和锅碗瓢盆一起上天。FP-1这玩意儿飞了一千六百公里,120公斤炸药把指挥楼炸成拼图,前线频道瞬间静音。

同一天,苏梅方向也翻车。俄军第51伞兵团刚被调去支援,屁股没坐热,乌军趁机端了边境村庄。伞兵们不会游泳也得上,皮划艇没桨,拿步枪当船桨划,照片一出,网友笑疯:这是在拍荒野求生?

扎波罗热也不省心。乌军第21和第128旅左右开弓,把卡缅斯基的住宅区一把夺回,顺手把俄军的弹药库点成烟花。亚速旅连发捷报:三天六个定居点,271人下线,13个活口拎包入住战俘营,装备拉了三卡车。

你以为这只是局部小胜?错。这波反杀把俄军的剧本彻底撕了。原本想用一场闪电突袭给阿拉斯加会谈送大礼,结果礼没送成,自己成了礼。特朗普面对记者只甩一句“冲突必须结束”,转头继续喝可乐,连根毛都没松。莫斯科的算盘珠子散落一地。

更惨的是后院起火。梁赞火药厂一声巨响,四条人命当场结账,火箭推进剂生产线直接罢工。原本指望朝鲜和伊朗快递炮弹,现在连自家底裤都顾不上。前线士兵拿着乌军扔下的破机枪当宝贝,子弹却要靠缴获,画面属实离谱。

乌军也不是爽文主角。一个连只剩二十三人,每人要守八十米战壕,热成像仪拿胶带绑树上凑合用。财政赤字飙到GDP的四分之一,美国一卡六十亿援助,火箭炮从每天三十发降到三发,战士们还是把战壕守成了铁桶。有人在前线频道吐槽:医院被炸平,伤员躺田埂,干粮长毛,杀战马烤肉,闻着像末日烧烤。

莫斯科这边,电视台还在放普京单膝跪地的献花镜头,弹幕狂刷“阿拉斯加曾是我们的”,情绪值拉满。可前线流出的另一段视频里,士兵啃着发霉面包,背景是燃烧的装甲车,弹幕瞬间安静。荣耀与现实同框,尴尬得脚趾抠地。

这波输的不只是战术,更是逻辑。渗透战法不是第一次用,玩脱了就是第一次。轻装突袭赌的是敌人睡死,结果乌军醒得比闹钟还准时。情报像断网,后勤像断粮,指挥像断片,一连串断档把王牌旅断送。反观乌军,兵力捉襟见肘,却把欺骗、调动、火力玩得比俄剧本还溜,硬是把一场包围战打成教学片。

有人担心乌军这波反扑能不能持续。确实,炮弹只剩三发,连队只剩骨架,可士气这玩意儿比火箭弹更难量产。俄军倒是人多炮多,却屡屡在关键节点掉链子。现在红军城方向堆了十一万人,可打不开口子就是堆人肉沙包,时间一久,冬天一到,天然气先冻住,天然气一冻,坦克都得趴窝。

普京回国听到的第一个消息不是胜利,而是“献礼”变“献俘”。谈判桌上想拿战场当筹码,结果筹码先被对手收走。前线的血与泥,把克里姆林宫精心包装的叙事撕得粉碎。下次再想用突袭换面子,建议先问问士兵的口粮够不够三天。毕竟,冻成冰棍的面子,没人捡得起来。

俄军这一波,到底是战术失误还是战略误判?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