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级将领,身经百战,却能以其出人意料的幽默感,在最严酷的革命年代里,将刀光剑影的对抗化作令人捧腹的交锋。他不仅敢于挑战最高权力者的权威,甚至能让身边的战友在苦中作乐。这并非简单的个人爱好,其幽默的底色,是坚定的信仰与过人的胆识。
陈赓的这种特质,无疑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革命者的刻板印象,他将个人魅力与革命智慧完美融合。其生性调皮捣蛋,从1903年出生起便与众不同,早年辍学弃文从武,却又在意识到知识重要后,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最终在1922年12月,于毛主席创办的自修大学里,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陈赓报考黄埔军校,笔试轻松过关,面试环节更是将战场经历与幽默语气巧妙结合,博得了面试官的一致好评,顺利收到入学通知。他的这种“鬼精”劲儿,早在黄埔时期就初露端倪。
智斗旧识,幽默化解凶险
陈赓在黄埔军校能力出众,幽默的性格让他广交朋友,如左权、杜聿明、李默庵、宋希濂。他与蒋先云、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这让蒋介石对他特别关注。
1925年,蒋介石亲征东征失败,绝望之下,欲举枪自尽。陈赓恰巧目睹此景,一把夺下他手中的枪,劝道:“校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随后他立即背起蒋介石,冒着炮火,将其背到了安全地带,救了蒋一命。
多年以后,有人问陈赓为何要救蒋介石,他则幽默回应:“我不救他,那他就是烈士了。”此言一出,引得在场众人哈哈大笑。这份从容与戏谑,似乎早已看透了历史的走向。
到了1932年,陈赓在上海疗伤时不幸被捕。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他立即确认是否是“黄埔的那个陈赓”,并要求将其押来。国民党内,无论与陈赓关系好坏的同学,如杜聿明、宋希濂、黄维、胡宗南,都纷纷向蒋介石求情。
蒋介石见到陈赓后,先是打出感情牌,试探性地问道:“陈赓,几年没见,你瘦了不少。”陈赓没有直接回应,反而反问道:“多年不见,校长你也瘦了。”
蒋介石以为奏效,继续道:“如今国家外忧内患,我作为领袖看着生灵涂炭,吃不下饭。”陈赓则毫不留情地嘲讽:“校长作为领袖,你瘦了这个天下也就瘦了,能解释一下吗?”蒋介石强忍怒气,只得说“校长我不跟你计较”。
不久,蒋介石拿出纸笔,试图招降陈赓,允诺“只要你向校长认个错,我纸上的职位你随便挑。”陈赓毫不犹豫,提笔在纸上写下“打倒蒋介石”等字样,气得蒋介石大骂“娘希匹,你不要不识好歹。”
蒋介石又试图贬低共产党,说毛主席和朱德“不洗澡,每天穿着脏衣服逮虱子”,劝陈赓“不要和朱毛一样”。陈赓则回敬道:“你有文化还不是一口一个娘希匹,我就喜欢和没文化的人在一起。”
蒋介石再问他要选军官、官员还是特工,陈赓直接道:“我要是当特工,第一个干掉的就是校长你了。”至此,蒋介石耐心耗尽,命人将陈赓带走。后来,陈赓被我党人员成功营救。
陈赓被捕后在南昌,被带到客厅等待召见时,听到楼梯上传来皮鞋声,他知道是蒋介石来了。他拿起手边的报纸遮住脸,蒋介石往左看,他就往左躲,蒋介石往右看,他就往右躲。蒋介石自讨没趣,想到陈赓曾救过自己一命,便匆匆以急事为由离开。陈赓在离开南昌后,发誓要带着十万部队再来。1949年,他率第四兵团来到江西,成功解放南昌,兑现了当年的誓言。
鬼点子,玩转身边人
陈赓的幽默不仅是对敌人的利器,更是对战友的润滑剂和鼓舞。他在黄埔军校时,就因爱表演而小有名气。一天,他在宿舍表演吃面条的小品,表情动作到位,逗得室友和隔壁宿舍的人哈哈大笑。
政治处主任周恩来当时恰好前来视察,听到笑声好奇进入,看到了陈赓的精彩表演。周恩来称赞了他的表演,并立即邀请他加入当时刚成立的“血花剧社”,陈赓欣然应允。
有一次,“血花剧社”排演讽刺剧《皇帝们》,因缺少女演员,陈赓自告奋勇男扮女装,饰演袁世凯的五姨太太。他扮相艳丽,体态婀娜,在台上扭着身子,时不时对台下士兵挤眉弄眼,暗送秋波,引得观众捧腹大笑。多年后,观看过这场表演的人仍津津乐道。
1927年,南昌起义后陈赓腿部受伤,被送到汕头日本医院救治。得知可能截肢时他痛苦不已,但经傅连璋医生保守治疗后,陈赓的病房里常常传出欢声笑语,他用乐观感染了周围。
后来党组织安排警卫员卢冬生护送他到香港治病,因香港戒严,他们转道上海找党组织。在轮船靠近汕头时,乔装打扮的周逸群匆匆上船,躲在角落。陈赓一上船就发现了他,特意走到旁边,拿着报纸遮脸,自言自语道:“听说有个共党在这船里,叫周逸群,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周逸群猛然一惊,发现是陈赓,便狠狠地给了他一拳,两位战友相逢,好不热闹。
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陈赓被调任12师师长,他的上司是老同学徐向前。两人性格迥异,陈赓曾以为和徐向前搭档会很沉闷。然而,在作战中他们配合默契,表现勇猛。战后,陈赓感叹:“误会了,没想到老同学这么勇猛。”
关系改善后,陈赓常对战士们开玩笑说:“我这个师长以前可是你们军长的班长,以前还是我带着他训练的。”战士们质疑,他便说:“不信的话你可以去问问你们军长去。”徐向前听闻只是笑笑,不置可否,因为他了解陈赓的幽默。
革命乐天派,将幽默刻进骨子里
1943年,陈赓从前线回到延安。毛主席正在作报告,陈赓却东张西望,目光最终落在毛主席桌旁的茶杯上。他走到毛主席身边,拿起茶杯,一饮而尽,然后将空杯放回桌上,笑着对毛主席说:“主席天气太热,借水一喝。”毛主席笑道:“好你个陈赓,就属你鬼精。”陈赓又说:“我这就是太口渴了,所以来了个先斩后奏。”此话一出,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回延安见毛主席。毛主席说有个任务要交给他的兵团,随后拿出烟盒,抽出一根烟正要放到嘴边。陈赓却眼疾手快,一把从毛主席手中拿过香烟,放到了自己嘴里。毛主席笑了笑,又拿起一根点上。
后来,毛主席重新安排陈赓兵团的部署,决定让其南下过黄河,“破釜沉舟打豫西地界。”陈赓立马回应:“主席,这船可不能沉,不然我的兵团可到不了豫西了。”毛主席听后也笑着说:“是呀!不能沉船。”
陈赓的幽默甚至“影响了”别人的终身大事。他发现好搭档宋任穷还是光棍,便常常把他往女兵那里领,当着女兵的面,一个劲地夸宋任穷是“大秀才”。可惜宋任穷是个闷葫芦,不解其意,只是拘束地点头打招呼。然而,他的点滴都被女兵钟月林看在眼里。
没过多久,陈赓对宋任穷的评价却有了微妙变化,开始说他“有口福”,别人费尽力气才吃到的东西,宋任穷总是能吃到现成的,言下之意说他懒不劳而获。原来,陈赓每到一个营地就去买菜做饭,宋任穷却一到营地就睡觉,有一次醒来闻到饭香,竟把陈赓做好的饭菜全吃了。陈赓回来看到空盘,气得七窍生烟又不能发作。
不久,廖承志随手给宋任穷画了张漫画,惟妙惟肖。陈赓看到画像,又想起上次饭菜被吃的事,便在画面下方提了个字:“穷相。”尽管如此,宋任穷最终还是和钟月林走到了一起。陈赓为此经常在宋任穷面前显摆,称如果不是他,宋任穷至今还是光棍。
1955年,在授衔仪式上,陈赓被授为大将。毛主席看着他开玩笑说:“怎么样,跟着我干,比跟着蒋介石干有出息吧,我看他可给不了你大将。”陈赓嬉皮笑脸地回应:“主席,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我的。”毛主席不解,反问怎么回事。陈赓眨眨眼说:“主席,有机会我再给您汇报。”毛主席一听便知陈赓又去“坑人”了,便没有再追问。
原来,授衔前一天,李聚奎与陈赓聊起授衔话题,陈赓捉弄李聚奎说自己不够格当大将。他让李聚奎对徐立清说:“我当过师长,是接替你的,你就这么说。”李聚奎为人老实,竟当真照做。陈赓知道后也是哭笑不得,这才有对主席的那番话。授衔回家后,孩子们问他授了什么将,陈赓随口答“芝麻将”,孩子们也跟着念。后来,一群老将军们问起,陈赓儿子仍一本正经回答“芝麻将”,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笔者以为
陈赓大将的传奇一生,离不开他那份独特的幽默感。无论面对敌人,还是身处困境,亦或是与战友相处,他总能以乐观的态度和诙谐的语言化解难题,活跃气氛。他脸上的笑容,是其内心强大力量的真实写照,也完美诠释了毛主席所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成就了陈赓的非凡人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