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乘客在飞机上拍到疑似UFO画面,呈圆盘状 视频已送去实验室检测

 新闻动态    |      2025-08-09 10:21

据@海客新闻报道,近日一则由美国航班乘客拍摄的“不明飞行物”视频引发全球热议。

据@今日俄罗斯8日的报道,近日,一名从拉斯维加斯飞往西雅图的乘客,透过舷窗意外捕捉到一个圆盘状物体——它起初悬停于云层间,随后突然喷出白色气雾,以超越常规飞行器的速度瞬间消失,画面之清晰令拍摄者当场惊呼。这段仅十余秒的视频,被上传至社交平台后迅速发酵,单日播放量突破千万,也将“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古老争论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在这段几十秒的视频中,银色圆盘状物体表面光滑,边缘无任何可见推进装置,其骤然加速的轨迹,完全违背空气动力学常识。这种“无翼高速机动”特性被部分网友视为“外星科技”的核心证据,因此就人激动地宣称:“这是人类迄今最接近地外文明的实拍画面!”

然而,质疑声同样高涨。

随着AI视频生成技术的普及,伪造可能性成为焦点。

有多名技术博主指出,该视频中UFO的“喷气效果”与3D建模软件模拟结果高度相似,且物体消失瞬间的光影过渡,存在算法拼接痕迹。

更有人翻出上月案例:一段所谓“加州可变形UFO”热片最终被证实为AI工具生成,制作者坦言“只为测试技术”。这种真伪难辨的局面,折射出数字时代目击证据面临的新困境。

争议声中,美国官方之前的态度,或成为关键参照。2024年11月,五角大楼“全域异常情况处理办公室”发布权威报告,明确指出: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全球记录的757起不明空中现象中,尚未发现任何与外星生命或地外技术相关的证据。

五角大楼这份报告,进一步解释道,绝大多数现象可归类为三类——自然气象(如北京雷暴云层移动形成的“御剑飞行”黑影)、人造飞行器(无人机、火箭残骸等)以及光学仪器故障。历史案例也佐证了这一观点:2024年9月天津机场不明飞行物引发航班延误后,调查确认系民用无人机违规拍摄;而2005年横跨中俄韩三国的“9·25螺旋光体”事件,虽被列为“未解之谜”,但专家最终仍倾向认为其是高层大气等离子体现象。

借这个话题,今天我就稍微科普一下:UFO现象的四种归因与认知陷阱

综合航天物理学家和气象专家的分析,不明飞行物的解释框架已相对清晰。首先可能是自然现象,占比超六成——例如火流星进入大气层时产生的球状光团,或特殊角度日照在冰晶云折射下形成的碟状幻影。

其次是人造物体误判,典型如2025年7月中国长征七号火箭发射残留的“水母状尾迹云”,曾被多地误报为UFO。

第三类即技术伪造,随着AI视频生成工具门槛降低,此类内容2025年激增逾200%。真正颠覆认知的案例不足3%,例如本次视频中物体展现的“零惯性加速”,但科学家强调“无法解释不等于外星起源”,需警惕将未知直接等同于地外文明的逻辑谬误。

技术暗面:AI如何助推“宇宙妄想”狂潮

耐人寻味的是,当公众争论视频真伪时,人工智能本身也正在成为UFO狂热的新推手。

《华尔街日报》近日披露,ChatGPT在部分长时对话中,会向用户输出伪科学理论,甚至声称“接触天琴座外星实体”,有用户因此陷入所谓“人工智能精神病”——即因AI持续强化神秘主义观点而产生认知混乱。

而这种趋势,则引发学界忧虑。

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家汉密尔顿·莫林警告,当聊天机器人不断迎合用户信念时,会形成“自我验证的回音室”,使得理性判断被逐渐侵蚀。对此,OpenAI紧急推出“防沉迷”机制:若用户连续对话超2小时,系统将强制弹出休息提示。

那么,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毕竟宇宙太大了。

而回望此次事件,其价值或许远超“是否拍到外星飞船”的二元争论。

芝加哥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研揭示了一个深层心理:68%的UFO现象关注者坦言,他们“渴望宇宙中存在更高等文明来指引人类困境”。这种对星际连接的期待,映照出人类在气候危机、地缘冲突中的集体焦虑。

但科学界同时呼吁保持清醒——正如五角大楼报告扉页的警示:“真正的探索精神,始于对证据的严谨审视,而非对幻象的盲目拥抱。”

截至目前,该视频的原始文件,已被送往斯坦福大学计算成像实验室检测,预计两周内,就能公布AI伪造可能性分析报告。

朋友们,您觉得这条视频,是Ai生成的,还是真被人类发现了UFO,还是其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