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华班狂飙纽北24小时!领克03 TCR征服177道“鬼门关”,中国赛车首登组别领奖台

 新闻动态    |      2025-08-05 16:12

纽博格林北环赛道被全球车迷称为“绿色地狱”。 这条赛道全长25.378公里,有177个高低起伏的弯道,最大落差超过300米。 赛道穿过艾菲尔山区,天气说变就变——白天烈日能把驾驶舱烤到50℃,入夜后浓雾弥漫,能见度瞬间降到50米以内。 过去十年里,纽北24小时耐力赛的平均完赛率不到75%。2024年比赛时,一场大雾导致赛事中断14小时,近三成赛车直接退赛。 这里,是超跑品牌的试炼场,但从未有过中国厂商车队的身影。

2025年6月,三辆蓝黑涂装的领克03 TCR赛车出现在纽北起跑线上。 闫闯、张志强、王日昇三位中国车手坐进驾驶舱,他们的对手是保时捷、宝马、兰博基尼等141台顶级赛车。 这是中国品牌首次以厂商身份参加全球顶级耐力赛,也是第一次由全华班车手阵容出战。

发车信号亮起时,地表温度已达42℃。 领克03 TCR的刹车盘在连续过弯中烧得通红,仪表盘不断跳出警报:变速箱油温突破120℃安全阈值。 车手王日昇在夜间驾驶时遭遇浓雾,头盔面罩结满水汽,只能靠着路肩反光条判断弯心。比赛进行到第8小时,技师发现右前悬架衬套开裂,维修团队顶着强光探照灯作业,仅用8分钟完成更换——比计划时间压缩一半。

24小时后,领克03 TCR以111圈、2837公里的总里程冲过终点线。 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直飞乌鲁木齐的航程。 车队不仅完赛,更拿下SP-3T组季军,创下中国车队在该赛事的历史最佳战绩。 同一场比赛中,夺冠热门保时捷911 GT3因超时受罚跌落神坛,一辆兰博基尼在最后一小时传动轴断裂退赛。

领克03 TCR的引擎舱里藏着制胜武器。 Drive-E 2.0TD T6 EVO双增压引擎能持续输出350马力,峰值扭矩450N·m。 为应对纽北著名的长下坡路段,工程师重新设计了刹车导风系统,让前六活塞卡钳温度降低15%。 车身覆盖件采用航空级碳纤维,整车比标准版减重150公斤,过弯时184公斤的下压力,相当于四个成年人牢牢压住底盘。

车手张志强透露了关键战术:“在纽北,少进一次维修站比单圈快2秒更重要。 ”车队提前预判天气变化,将轮胎储备从常规的6套增加到9套。 王日昇在夜间驾驶段刻意放慢单圈速度,保留刹车余量应对晨雾——这些经验来自他们此前在TCR China系列赛的32场实战。

赛道技术早已渗透到民用市场。 售价42.03万元的领克03+ TCR Cyan量产车,直接移植了赛用空力套件和8AT竞速变速箱。 浙江国际赛车场的实测数据显示,该车连续刷圈10圈后动力无衰减,而某日系性能车到第7圈就触发过热保护。 用户还可选装防滚架、雷登半热熔轮胎等赛用配置。

更硬核的数据来自民间挑战。 2024年,知名车评人“键盘车神教教主”驾驶改装版03+ TCR Cyan征战纽北。 车辆仅更换国产刹车、避震和轮毂,动力系统保持原厂,最终跑出7分39秒43的圈速。 这一成绩超越了丰田SUPRA(7分40秒)、本田思域TYPE-R(7分43秒)等传统性能车。当时速突破250km/h时,碳纤维尾翼产生的下压力比普通版高出47%。

三位中国车手为这场赛事准备了半年。 他们每天泡在模拟器里分析177个弯角的数据,其中最危险的Flugplatz跳坡弯需要精确控制——赛车落地瞬间承受2.7G冲击力,相当于宇航员承受火箭发射时的压力。 车队测试了7种悬架设定,最终选定特殊强化衬套。正赛中,王日晟在此弯遭遇保时捷GT3挤压,仍以240km/h控车过弯,轮胎离护栏仅20厘米。

当领克维修区升起五星红旗时,看台上的欧洲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摄。 纽北赛道过去四十年里的中国元素多是游客或测试工程师,而这次中国车队带着自主研发的赛车闯入核心战场。 宝马厂队车手Augusto Farfus在赛后采访中说:“我注意到那辆蓝色赛车——他们整夜都在稳定推进。”

领克赛车的基因可追溯至2019年。当年6月,领克03 TCR首次征战WTCR德国站纽北分站,在BoP性能平衡规则限制下(动力被压制至97.5%,车重增至1.345吨),瑞典车手比约克仍为车队抢到积分。 六年间,领克03 TCR共斩获6个世界冠军,包括2024年TCR世界巡回赛摩洛哥站,中国车手马青骅驾驶该车型夺冠的战役。

宁波国际赛道见证了领克03 TCR的耐久测试。 在连续五圈全油门冲刺中,刹车盘温度始终控制在600℃以内。同样的热管理技术被用于纽北赛事——当对手车辆因散热不足频频进站时,领克03 TCR最长连续行驶了2小时45分钟。

比赛最后一小时,车载电台传来工程师指令:“保持圈速,相信赛车。 ”张志强手握的方向盘持续传来高频震动,这是纽北粗粝路面对转向系统的直接反馈。 仪表盘显示燃油仅剩12%,但精准的油耗计算让车队无需额外进站。 方格旗挥动时,三人通过车载电台同时喊出:“中国车,到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