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特朗普在人工智能主题活动期间宣布:“我们与中国处于结束谈判和达成交易的过程中。”这句对中美谈判“定调”的话,通过美国各大电视台传向世界,标志着持续数月的中美关税战已经让特朗普“认清现实”。就在三天前,他刚为日本送上15%的优惠关税礼包,却给亲赴华盛顿谈判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留下19%的“盟友价”。当马科斯团队目睹日本获得更优待遇时,懊悔的低语在菲律宾代表团中蔓延:“我们当初谈判真该更强硬些。”
日本原定25%的对等关税税率降至15%,作为交换,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开放大米等农产品市场。东京股市应声暴涨,汽车板块集体狂飙——丰田股价单日飙升10%,本田上涨8.4%,三菱汽车更是疯涨12%。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被捧为“顽强谈判的英雄”,而此刻的菲律宾代表团却如坠冰窟。美国将对菲征收19%关税,而菲律宾必须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当得知日本获得更低税率时,菲驻美大使罗穆亚尔德斯紧急喊话:“关税仍有优化空间,希望能降到15%水平!”
然而特朗普早已飞往下一个活动,留下菲律宾官员在华盛顿徒劳地请求“重新谈判”。马科斯此行并非没有筹码。会谈中他刻意将话题引向南海,强调“紧张局势是深化防务合作的关键原因”,试图将安全合作与贸易协议捆绑。但特朗普当场拆台:“我不介意他与中国相处得很好,因为我们与中国相处得很好。”镜头捕捉到马科斯瞬间僵硬的笑容——他精心设计的地缘政治牌,在“美国优先”的商人总统面前彻底失效。
更让菲律宾国内愤怒的是协议细节。前农业部长蒙特马约尔痛斥条款“严重失衡”:菲律宾电子产业(占对美出口50%以上)和农产品出口将因19%关税丧失价格优势,而美国汽车、大豆却可零关税涌入菲律宾市场。政党领袖蒂尼奥嘲讽道:“马科斯难道大老远跑去美国,就是为了被特朗普耍得团团转吗?”曾为美国海军基地的苏比克湾,如今正被美菲谋划建设弹药生产基地,但军事让步未能换来经济实惠。特朗普的“认清现实”背后,是关税大棒已反噬美国经济,大量美国本土企业正经历关税之痛。
而随着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民意调查显示选民对美国当前经济压力的不满正在发酵。当菲律宾接受19%关税时,美国财长贝森特已悄悄坐上去瑞典的飞机,准备与中国代表展开第三轮经贸会谈。此刻特朗普突然宣称谈判“进入收尾阶段”,有媒体解读这显示其期待快速解决与中国关税争端的心理——毕竟中国手握稀土出口管制王牌,而美国超市货架已承受不住关税的代价。
马科斯的遗憾源于战略误判,但更深层教训在于:当特朗普把贸易协定称为“我的荣幸”时,其潜台词始终是“美国的利益”。如今菲律宾驻美大使仍在为争取与日本持平的15%关税奔走,但白宫早已将注意力转向更大棋局——7月28日瑞典谈判桌上,中美博弈结果将决定全球供应链走向。
当菲律宾大使追着美国官员请求“再降4个百分点关税”时,北京与华盛顿的谈判代表已着手梳理稀土、能源、农产品的谈判清单。马科斯的遗憾印证着国际关系中最古老的法则:谈判桌上的优惠,永远与实力成正比。特朗普的“认清现实”,不过是看懂了自己手中的牌,远不如预想中那般强势。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