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24元高点跌至2.39元!累计跌幅超90%,为何被两大牛散重仓埋伏

 意昂体育介绍    |      2025-10-08 10:03

2025年,一家辽宁煤企的股价从9年前的24元高点跌至2.39元,累计跌幅超过90%。

二级市场上,这家公司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暴跌75%,营收连续下滑,行业寒冬中几乎无人问津。

两位知名牛散,徐开东和夏重阳,却逆势重仓押注。 徐开东甚至四年加仓八次,一股未抛,以2722万股的持仓跻身第六大股东;夏重阳同样低调布局,将筹码压在这只“破净”的国资股上。

一、从24元到2.39元的九年长夜

辽宁能源的股价自2016年后持续阴跌。 2015年时,其股价曾站上24元高位,随后一路下行。

至2024年初,股价一度触底2.39元,市值蒸发超九成。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6.57亿元,同比下降11.54%;归母净利润仅1150.74万元,同比暴跌95.49%。

业绩下滑主因是煤炭价格波动及下游钢铁需求疲软,该公司主营冶金煤,年产能1160万吨,客户集中于东北钢铁厂,行业周期低迷直接冲击其盈利。

二、专挑5元以下的国资破净股

徐开东和夏重阳的投资风格以“捡烟蒂”著称。 他们偏爱低价、低市值、国资背景的标的:徐开东2025年一季度三十只重仓股中,十七只股价不足五元;夏重阳的妻子张素芬甚至曾公开表示:“股价十块以上我睡不着觉。 ”

辽宁能源恰好符合他们的全部偏好:股价长期低于4元,市值约50亿,市净率仅0.7倍(低于1倍净资产),且实控人为辽宁省国资委。 这种估值水平被视为“安全边际”,国资背景则隐含重组或注资的预期。

三、牛散的逆势布局逻辑

徐开东自2021年三季度开始建仓辽宁能源,当时股价约5元。 此后股价跌至2元区间,他非未减持,反而连续加仓。

至2024年一季度,其持股增至2510万股;2025年二季度末,持仓进一步升至2722万股。 夏重阳同样在2024年一季度新进成为第七大股东,持股919万股。

他们的底气源于三重考量:

区域垄断性:公司矿井位于沈阳周边,主要生产炼焦煤及稀缺煤种(如高炉喷吹煤),运输成本低且产品在东北市场具不可替代性。

周期反转潜力:煤炭行业周期漫长,气候因素(如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北方煤炭短缺)或经济复苏可能触发煤价反弹。

国资重组预期:辽宁国资委控股的背景,让市场对资产注入或政策扶持存在想象空间。

四、高应收款、违规罚款与流动性陷阱

低价股并非毫无风险。 辽宁能源面临多项经营隐患:

财务压力:2025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35.47亿,短期借款却高达36.87亿,存贷双高问题突出;应收账款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209.33%,回款慢可能导致坏账。

子公司违规:全资子公司曾因越界采矿被罚没4424万元,若再犯将直接冲击利润。

流动性不足:类似辽宁能源的低价股日均成交额常不足5000万元,大资金进出困难。

此外,行业政策收紧(如环保要求)和安全生产风险(矿井老化)亦是潜在威胁。

五、扛六年跌停与反弹案例

徐开东和夏重阳以长期持股闻名。 张素芬(夏重阳妻子)曾持有益佰制药六年,期间经历数次跌停,最终等来反弹;其持仓的上海建工亦出现过连续涨停。

这种耐心源自对估值修复的信念。

徐开东公开表示:“过去五年我只聚焦五元以下低价股,只要基本面无退市风险,拿满三年,大概率能等到机会。 ”其长期持有的冠捷科技近期股价上涨10%,便是策略的印证。

六、高波动与长周期考验

牛散策略对普通投资者极难复制。 辽宁能源需持续面对行业寒冬:2024年全年亏损4100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再降9%。 历史数据显示,此类标的平均需三年才可能迎来转机,期间股价或再跌30%。

大股东深圳祥隆的遭遇便是例证:其2019年以4.63元/股成本入股辽宁能源,持股五年后浮亏超1亿元,最终于2025年选择“挥泪大甩卖”减持。

尾声:逆向布局的勇气与代价

A股市场从不缺逆向布局者,成功者寥寥。 徐开东与夏重阳的重仓押注,是基于深度估值计算、国资背景托底及长期行业洞察的理性行为。

对普通人而言,这场游戏需承受波动煎熬、流动性桎梏甚至退市风险。 老股民常说:“别人扔石头时,正是你低头捡金子的时机,”捡金子前,需先看清自己是否头破血流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