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在面对中国时一向是非常自卑的,这可能跟他们几千年的藩属国身份有关。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极端的自卑,有时竟然

 意昂体育介绍    |      2025-10-07 12:00

全世界只有韩国看不起中国,中国青年眼中根本没有韩国。 这句话出自一位韩国教授之口,却在韩国国内引发了一片哗然和不解。

许多韩国人原本以为,中国年轻人会将以追赶韩国为目标,却没想到中国年轻人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地方。

这种认知上的巨大落差,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的历史情结和现实变革。

历史上,朝鲜半岛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从明朝开始,朝鲜国王下令全国学习明朝的一切,文武百官的服饰都仿照明制。

甚至到了清朝,朝鲜国内仍在沿用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年号来悼念大明,朝鲜王宫上下的官服仍然采用明制。

这种历史上的渊源,成为了韩国民族自卑感的根源。 作为曾经的中国附属国,韩国在近现代历史上也饱受列强侵略和欺凌。 这种民族记忆的创伤,使得韩国民众在面对强大发展的中国时,既有敬畏,也带有戒心,进而酝酿出一种自卑转嬗的优越感。

上世纪中后期,韩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当时的中国仍处在改革开放前的积贫积弱状态,这种明显的对比,让韩国民众产生了经济优越感。

1979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745美元,那时候中国人均才四百多人民币。 那会儿韩国人看中国,真的有种“曾经的下人翻身做老板,看到老爷在街边修自行车”的感觉。

这种突然崛起的优越感,加上历史上的那种复杂情绪,就酿成了韩国人对中国的奇怪态度。

韩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七十年的时间里得到腾飞,离不开美国的大力相助。 美国不仅利用自己的经济力量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利用自己作为资本主义世界领导者的地位,推动日本、西欧等多个国家为韩国提供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市场等。

韩国虽然在经济上崛起了,但始终都没有摆脱被大国操纵的命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情况开始逆转。 造船业是韩国曾经特别自豪的产业。 他们从美国接过这个产业,投了大钱研发,一度成为世界第一。 可2020年后,中国的造船订单量超过韩国,韩国造船业直接崩盘。

汽车行业也一样。 2016年,仅北京现代一家就在中国卖了114万辆车。 到2023年,韩系车在中国只卖出了32.5万辆。 反观比亚迪,单家企业就卖了300万辆。

这种现实打击太大了。 曾经的“小老板”突然发现,自己眼中的“穷亲戚”不仅赶上来了,还把自己远远甩在后面。 这种心理落差,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金兰都教授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他打车时发现10分钟内就能叫到车,还能手机支付,这在他的预期中是不可能的。 参观商场、乘坐高铁后,他已经“麻木”了,因为中国的发展远超他的想象。

很多韩国人来中国旅游后都“破防”了。 一位韩国留学生感慨:“来中国前,总觉得中国落后,韩国样样比中国强。 来了才发现错得离谱,中国的基础设施、生活水平、科技实力根本不是韩国能比的”。

还有韩国游客惊讶于中国高铁网络的规模,说:“没想到中国这么大,坐高铁一天都到不了边,我们韩国简直就是个村子”。

然而,大多数韩国民众对当代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他们仍然认为中国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度。 由于语言文化壁垒和信息屏蔽,这种固有印象与中国当下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反差,因而让韩国民众在面对中国崛起时更加惶恐和自卑。

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否定中国的进步,来减轻这种心理压力,而傲慢的态度和言行,则成为了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

近年来,韩国将中国的各种文化占为己有,小到一碗炸酱面到了韩国就变成了“韩式炸酱面”,大到将中国明朝的传统“汉服”说成是他们的“韩服”,甚至还想将中国的春节占为己有。

韩国人看上中国的什么东西先美其名曰的称之为“韩式”,等到时间长了再潜移默化的变更为自己的。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韩国文化的空白。 韩国如今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结合。 抛开中美两国所占据的,韩国的文化基本为空,甚至连自己国家的史书都是汉字,不会汉字连史书都看不明白。

看自己国家没有任何值得鼓吹的历史,韩国人为了掩人耳目便开始“编造”历史,为了安抚他们的自卑心,竟然宣称自己拥有比中国更长的六千年历史。

最近,韩国媒体关注到中国年轻人中兴起了一种叫“首尔病”的现象。 首尔病并不是真正的疾病,而是指中国年轻人去首尔留学或旅游后,对那里的氛围和体验念念不忘的情感。

他们被首尔的精致咖啡馆、像韩剧一样的街景、偶像演出、购物体验,还有浪漫的汉江夜景深深吸引,回国后觉得日常生活变得索然无味。

在抖音上,带首尔病标签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1亿次。 一条展示首尔夜景的视频下,有网友留言:“还没离开就开始想念,这可能就是首尔病的症状吧”。

其他网友也纷纷分享自己的感受:“虽然人多物价高,但氛围太迷人了”、“在首尔的每一天都很快乐”、“因为喜欢的偶像在那里”、“看到首尔的照片就想再去”。

虽然中国网友在社交平台抒发对韩国的思念,但部分韩国网友反应复杂:“免签后中国游客太多会乱套”、“来玩可以但要守规矩”。

从本月29日起,韩国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 虽然这是为了促进旅游业,但有些韩国网友强烈反对,甚至发起请愿要求取消,目前有近4万人支持。

专家认为,首尔病现象反映了韩国文化对中国年轻人的吸引力。 中国年轻人通过媒体接触韩国文化,产生了向往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年轻人的父母是第一批韩流粉丝,这影响了下一代。

但事实上,中国年轻人的目光早已越过韩国,瞄准了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美国。 在中国年轻人看来,韩国只是个“豌豆大小的微型国家”,经济规模还没江苏省大。 他们追求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与世界顶级强国比肩,韩国确实不在他们的视野里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国对大国的轻视,往往源于一种自卑和优越感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因国土面积小、实力弱而自卑,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屈居人下,所以通过贬低大国来获得心理平衡。

韩国人对中国的轻视,恰恰暴露了其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与历史自卑感。 而中国年轻人对韩国的无视,则反映了一个崛起中大国的自信与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