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个挺离谱的事儿。江西南昌一位喜欢旗袍的女士,去年买了件旗袍放家里,最近刷到“有人拿寿衣当新中式衣服卖”的消息,心里一紧,赶紧翻出自己的旗袍检查。
这一查发现问题了:衣服有8个扣子,可她记得活人穿的衣裳一般都是单扣;面料软塌塌的不修身,看着不像平时穿的旗袍;最奇怪的是胸部扣子是开扣的,根本没法好好系上。
她越想越不对,怀疑自己买到寿衣了。关键是这衣服都买一年了,商家早找不着了,她只能发网上提醒大家:买新中式衣服可长点心!
要说这事儿为啥能闹出动静,还得从“寿衣和旗袍的区别”说起。咱平时穿的旗袍,讲究个“好看又舒服”。就拿扣子来说,活人穿的衣裳大多用单扣,扣眼儿顺着衣服缝走,看着利落;可寿衣不一样,老一辈讲究“阴阳分开”,双扣更常见,扣眼儿还可能错开位置。
再看面料,旗袍常用丝绸、雪纺这些软乎又有垂感的料子,穿上显身材;寿衣为了庄重,多用素色的棉麻布,摸起来粗粗的,也不贴身子。还有扣子的位置,旗袍的扣子一般从领口往下严丝合缝系到腰部,扣眼儿都是闭合的;寿衣为了方便穿脱(毕竟不是天天换的),胸部扣子常开个大口子,扣眼儿也留得松。
这位女士发现的旗袍,刚好踩中了这几个“雷区”:8个双扣、棉麻面料不修身、胸部开扣。她自己也查过,网上确实有人说寿衣有这些特征,所以才怀疑。但问题在于,她去年买的衣服,现在商家早没影了,也没留下发票或者聊天记录,想找商家理论都没门儿。
只能说,这事儿给她提了个醒:买衣服不能光看款式,尤其是新中式这种“传统元素多”的衣裳,得更仔细。
其实类似的事儿不是头一回了。2023年杭州就有位姑娘,网购了一件“改良汉服”,结果收到货发现衣服颜色灰扑扑的,面料硬邦邦的,扣子还是双扣。
她觉得不对劲,联系商家问是不是寿衣,对方支支吾吾不回答,最后只能申请退货。后来才知道,那商家把寿衣的图片P了P,标题写成“汉服”,靠“新中式”的热度卖出去不少。
还有更离谱的。有消费者买了件“新中式外套”,结果穿去参加婚礼,被长辈拦下来说“这料子像给去世的人穿的”。
回家一查,那外套的面料确实是寿衣常用的“香云纱”,扣子也是双扣设计。找商家理论,对方说“新中式本来就融合传统元素”,根本不承认卖错了。
那普通人买衣服咋避开这些坑?首先,别贪便宜。便宜得离谱的“新中式衣服”,大概率有问题——正规品牌的旗袍,用真丝面料、手工盘扣,成本摆在那儿,几十块钱根本做不出来。
其次,看商品详情页。正规旗袍会写清楚“服装类”“日常穿着”,要是写着“传统服饰”“工艺收藏”之类的模糊词,可得小心。
收到衣服后,先检查标签。正规衣服必须有“GB 18401-2010”安全标准号,这是国家规定的纺织品安全要求;要是标签上写着“殡葬用品”“寿衣”,那直接退。
再摸摸面料,旗袍的面料摸起来顺滑,寿衣的面料偏硬;看看扣子,单扣的多,双扣的少,要是8个扣子全是双扣,那更得警惕。
要是实在拿不准,直接联系商家问:“这是日常穿的旗袍吗?”正规商家肯定拍胸脯保证;要是商家支支吾吾,或者反过来问“你怎么知道这是寿衣”,基本就能确定有问题了。这时候别犹豫,赶紧申请退货,要是商家不退,直接找平台投诉,或者打12315热线。
说到底,这件事不是“新中式”本身的问题,是有人钻空子赚快钱。咱们喜欢传统服饰没问题,但得多留个心眼——毕竟,穿在身上的不只是衣服,更是对传统的尊重,可不能让“歪门邪道”毁了这份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