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张耀祠)
我肩负着守护党中央和毛主席安全的重要职责,总计历时四十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大部分时间都陪伴在毛主席身边,与他同甘共苦。(上世纪)自六十年代起,我基本上与毛主席同住,回家的次数寥寥,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不多。无论是毛主席驻足中南海,抑或是外出巡视公务,亦或是首都举办重大国事活动,均是在汪东兴同志的领导下,我亲自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障工作,始终紧随其步伐。
1953年5月,公安部第九局时任。(即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将我召至中南海,面带严肃地对我说:“你将被调任公安部第九局担任要职。”(即中央警卫局) 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
中央警卫团是直接担负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 任务的。当时,我是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委,听汪东兴同志说要调我到中南海来挑这个担子时,觉得这项任务艰巨、重大,怕搞不好,完不成任务。于是我就建议说:“或许应另选其他同志来接任此职务。”
汪东兴严肃地宣告:“党组织已作出决议,切勿动摇,请速速前来,务必将中央警卫团组建妥当。”
踏入工作岗位后,我与同事携手并肩,一方面致力于组建中央警卫团的这支精锐部队,另一方面则全力以赴,确保“五大书记”的安全保卫工作。毛刘朱周陈的安全工作亦不容忽视。此外,中南海内的政治局委员、党政军领导机关,以及居于玉泉山与“新六所”的各位领导,其安保事宜亦需予以高度重视。(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5号,该居所始建于1949年,曾为中央领导人的住所)首长和机关安全由我们负责。
初夏五月,以中央警卫师一团为基石,我们着手组建了中央警卫团。该团源自延安时期中央警备团的血脉,干部队伍经验丰富。经过数日辛勤工作,一千余名干部与战士顺利选调到位,按照既定编制,警卫团已告组建完成。
我们已将成立中央警卫团的相关情况上报至总参谋部。总参据此作出决定:依照编制序列,中央警卫团的代号为“8341部队”。自此,部队对外联系、干部战士撰写家书、以及与亲友沟通时,均须使用“8341部队”这一代号,严禁以“中央警卫团”的名义对外透露,以保障信息安全。
【1966年10月1日,张耀祠,身着深色服装,位于毛泽东主席身旁,一同屹立于天安门城楼之上】。
“8341”部队的代号就是这样来的,并非像社会上传 说的那样神。有很多报刊、甚至有些权威的报刊都说: 开国大典后,毛主席派人访老道,老道写了8341四 个数字,毛主席就把它作为自己的警卫部队的番号了。直到毛主席逝世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这个数字有两个预示,其一,预示毛主席享年83岁;其二,预示其在位41年。
毛主席确实享寿至83岁高龄;自遵义会议至他逝世,恰好过去了41个春秋。若将“8341”这一编号拆分为两组数字加以解读,那纯属巧合,绝非什么深谋远虑的预言。更何况,毛主席并未派遣任何人去寻访那位所谓的“老道”。
中央警卫团(即8341部队)该部队的编制隶属于总参谋部,而其警卫职责则划归公安部第九局负责。(即中央警卫局)公安部长是罗瑞卿。
6月9日清晨,我们在中南海中央警卫团的总部举行了排级以上干部的会议。在会上,我负责宣布了中央警卫团的有关事项。(即8341部队)会议宣布了这一决定。我发表讲话道:“依照上级组织的安排,我受命兼任中央警卫团团长一职。杨德忠同志将担任中央警卫团的政治委员,张宏同志则将出任副团长并兼任团司令部的参谋长。王化宇同志将担任副政委,同时兼任团政治部主任,王连龙同志将担任团政治部的副主任,周广益同志将负责团后勤部的工作,而程会仔同志将担任团后勤部的副部长。”
继而,我公布了团队的组织架构,传达了公安部的指令,并向中央警卫团明确了各项任务与具体要求。
6月22日的午后,我们于中南海东八所举办了一场中央警卫团全体官兵的大会。会议邀请了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中央警卫师政委张廷桢,以及公安部第九局局长汪东兴等重要领导出席。
在此次会议上,与会同志纷纷发表见解。他们一致强调,中央警卫团的职责在于守护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力量及党政军领导机构,务必保障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万无一失。在城市环境中,警卫工作必须超越敌人,务必做到尽善尽美,绝不容许有任何疏漏。
随着形势的发展,警卫任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毛家湾、北戴河等地,以及中央领导及外宾车队的行车路线,均由中央警卫团负责确保安全。至1968年,该部队的人数已增至数千之众。
(1971年,毛泽东在南方巡视途中,与随行的警卫部队合影留念。)
一类是职业特务,他们专事行动暗杀、情报搜集,并利用金钱与美色收买、诱骗那些立场不够坚定的同志。另一类则是那些怀揣着对革命及革命领袖刻骨仇恨的亡命之徒。
针对此情况,鉴于该部队成立尚不久,我在向中央警卫团的干部们强调安全工作时,详细列举了众多敌人图谋暗害领袖的案例。从苏联的列宁遭遇刺杀,谈到我国山东省军区黄祖炎将军的遭遇。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遭受侵害。
我对他们言道:围绕党中央的武装警卫,他们所设的每一道岗哨,均构成了抵御阶级敌人进攻的第一重屏障。若此屏障被敌人突破,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因此,我们的武装警卫人员必须严密防范,无论时间、地点,不论白昼或夜晚,甚至是在恶劣天气中伪装成各种身份的人企图混入警卫区域,破坏我们的警戒目标。
我强调道:警卫工作务必强化革命警惕性,一旦革命警惕性有所松懈,便与危险仅一步之遥。革命的警惕性实则是对阶级坚定的坚守,是守护党中央和毛主席安全的责任所在。明枪易避,暗箭难防,我们必须教育部队保持极高的警惕,防范并根除一切“暗箭”,确保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万无一失。
我们不仅要求部队拥有英勇奉献的精神,更需掌握与隐蔽敌对势力斗争的技巧,既要心思缜密,亦要不惧强敌。同时,还需保持警惕,防范另一种“敌人”——自然灾害的侵袭,诸如洪水、地震,以及火灾、电线短路引发的火灾,乃至吸烟不慎引发的火情等。
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同时,我们亦高度重视政治安全,致力于维护良好的政治形象。起初,中南海部分岗哨曾偶尔拦截中央领导人的座驾,我们意识到这涉及政治形象的问题。鉴于此,我们要求岗哨务必牢记首长的车牌号码、姓名、特征以及其他显著标识,并努力熟悉机关人员,以确保他们能够顺畅地进出营区。
保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革命军人若失去了应有的警惕,一旦泄露党和国家机密,便等同于向敌人投降,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将遭受损失。唯有在失密和窃密事件发生后,我们才需重视保密工作,切实做好保密,以确保党和国家的安全。
这支英勇部队始终誓死捍卫党中央与毛主席的领导,恪守“五个忠于”的坚定信念: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责。自建国以来,未曾出现任何重大政治失误。
(1966年6月21日,毛泽东同志于韶山滴水洞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前排左起第一位为张耀祠同志。)
我大部分时光都在毛主席的住所度过。那里的内卫由8341部队的一中队负责,无论毛主席身处中南海还是外出巡视,他们始终忠诚地伴随左右。陈长江副大队长兼一中队队长,以及李连庆指导员,他们带领着全体队员日复一日地与毛主席共度时光。他们对毛主席怀有深深的敬仰和热爱,与毛主席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纽带。
毛主席惯于白日休憩,夜间投入工作,这一习性源于战争岁月的磨砺。然而,白昼时分,中南海内麻雀群飞,嘈杂声不绝于耳。为此,一中队同志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确保毛主席在休憩时能享受到周围的宁静。
战士们提议:“彻底根除,捣毁麻雀的巢穴。”经过数日的辛勤努力,附近的麻雀窝尽数消失。麻雀失去了赖以栖息的家园,不知迁徙至何方,然而中南海依旧鸟语声声。随后,他们尝试以土块击落飞鸟,土块击中后尘土飞扬,鸟儿飞散,却无任何声响,此法被视为上策。于是战士们便开始用土块对付那些聒噪的鸟儿,效果果然显著。
彼时,一中队守卫的战士们竞相挥毫,创作了一首意境悠远的小诗——
同志/请你别吵,别跑/我们的领袖睡觉了/他昨夜开会一直到了拂晓/风啊/请你轻些,再轻些/让领袖安静地歇一歇/你看他前天办公到现在/已有两天两夜/小鸟,/请你别唱,别叫/让领袖舒舒服服睡个觉/下午他要接见先进工作者/晚上还要作报告。
(1972年二月上旬,经过首次休克的治疗康复后,毛泽东同志与医疗团队及工作人员共同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图中右二为张耀祠同志。)
这首短诗,饱含着警卫战士对毛主席的真挚崇敬。事实上,毛主席亦对身边的警卫战士呵护备至。每当那些熟悉的战士调离后,老人家便时常思念不已。诸如曾文、韩庆余等,他们都是在毛主席身边辛勤工作的战友。每当提及这些同志,毛主席总是沉浸在怀旧与眷恋的情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