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持续,特朗普才意识到:中国策略高明,美国仍未领悟

 新闻动态    |      2025-10-10 14:21

自从2022年2月开打,俄乌这场仗就拖了三年多,战场上炮火不断,外交场上也是你来我往,没个停歇的迹象。今年一月二十号,特朗普刚到白宫,就信誓旦旦地喊要赶紧了结这个冲突,选民们听了也舒服。不过,现实情况却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几个月过去,他折腾出一堆动静,结果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死胡同里。

俄罗斯那边铁板一块,欧洲盟友心里也各有算盘,美国人瞅着这局势,心里焦急得很。说到底,美国一直想着用大棒子打出个和平局面,但中国却走起了持久战,又耐心又稳当,这两者间的差距真是明显得很。

特朗普上任的头几个月,忙着实现当初的承诺,起初把国内的经济和移民问题整得差不多了,到四月底,他的目光又转向了俄乌战事。5月1日,他和泽连斯基在白宫见面,还顺便签了个矿产协议,美国拿下了乌克兰的稀土和锂矿开发权,这一招表面上看挺双赢,但其实是想用经济的筹码把乌克兰拉到谈判桌前。

特朗普当时觉得,这么做可以给俄罗斯施点压力,毕竟普京最怕经济被掐脖子。不过俄罗斯那边情况可不一样,普京对美国的制裁早就习惯了,西方封锁持续了三年多,而俄罗斯经济主要靠和中印的贸易支撑着,没崩盘。

特朗普一看到局势变得这么硬,就在8月15日直飞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打算和普京面对面聊聊。主要谈的事是领土调整,特朗普建议俄罗斯可以留下东部地带,把乌克兰搞成中立状态。不过,普京听了点头,但也没做出啥具体承诺。会后,特朗普自己吹嘘说“成果挺丰硕”,但俄罗斯媒体只说了算是初步沟通,结果这事儿就这样过去了。

欧洲人一看特朗普要让步,立马炸锅。8月18日,德国、法国、英国的领导人全都带着泽连斯基赶到华盛顿,群起施压,说领土完整可是底线,任何妥协都等于是纵容侵略。特朗普坐那儿听着,脸色没啥变化,但方案就直接泡汤了。谈判从此陷入僵局,双方嘴上都说愿意谈,但实质上一个动作都没有动。

特朗普一急,在9月5日的玫瑰园发表讲话时,直接扬言对那些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25%到50%的关税,直指中国和印度。心思挺缜密的,因为俄罗斯一半的石油出口都供给中印,如果这招真奏效,普京的经济岗位就得跪了。

可惜,8月3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已经先发制人,在天津,中俄签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协议,年输气500亿立方米,从亚马尔气田直达中国东北。这不仅是能源合作,还把两国的关系绑得更死,俄罗斯的命脉稳住了,美国的关税威胁也一下子没了声。

阿拉斯加空谈后的关税闹剧

特朗普去阿拉斯加,本打算重拾当年谈判时那套套路,坐下来谈个大致方案。不过普京可不傻,现在俄军在战场上慢慢谋划,东部顿巴斯一块块占领乌克兰的阵地,干嘛着急让步呢?

会谈结束后,特朗普团队还想搞个30天的临时停火,但普京当场一口回绝,说这是美国一厢情愿的想法。欧洲的盟友们更是不买账,担心让步会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怕波罗的海国家接下来也难躲过。结果,谈判就这么摆在纸面上,乌克兰还得继续寻求援助,美国国会也不断拨款,可效率低得跟蜗牛爬似的。

特朗普一看,经济牌不拿出来不行,9月初那会儿的关税威胁就是这么来的。他直接点名中国和印度,说你们要是还继续购买俄油,那就得承担后果。这话听着挺狠,但实际上执行起来,美国自己也挺犹豫,因为中国可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印度又是新兴市场,搞砸了,自己也跟着遭殃。

中国这边一直很淡定,没表现出半点慌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不是临时忙起来的事,早就安排妥当了。9月1号到2号,在天津,中俄签了不少协议,不光有管道的合作,还有开发银行的合作框架,为成员国的基础设施融资搞安排。这样一整套,直接把俄罗斯纳入了中国掌控的阵营里。

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摆在那里,2024年对华贸易额达到了2400亿美元,2025年前半年,石油出口到中国已经突破了1500亿美元。有管道连接,能源合作的关系也更紧密了。中国一贯保持中立立场,挺和平谈判,不过经济往来一直没断,既跟俄罗斯也和乌克兰都在做生意,只是不出卖武器。

这套路挺简单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欧洲想搞制裁也找不到把柄。印度也是如此,8月接收俄国油轮,继续炼油后出口,根本没因为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而止步。

9月12日,美国公开呼吁G7和欧盟也加入制裁中印,特朗普甚至建议欧盟加倍的100%关税,但到了9月22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接反驳,表示欧盟的决策主要看自身利益,不会盲目跟风。

9月16日,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说得挺直白:如果欧洲不出手的话,美国自己也不会单方面向中国加税。听着像在推卸责任,但实际上他也在透露一个信号:美国清楚,光靠自己单打独斗,等于自废武功。中国市场太大,供应链一旦出问题,美国的通胀压力就会陡增。

印度那头,9月下旬还问美国能不能购买伊朗的油来弥补俄罗斯的份额,特朗普团队只能一直拖着,这事难搞。关税威胁喊得挺大,但真要落实起来可不那么容易,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其实并没少多少。而且在乌克兰战场上,俄罗斯坦克还在不停推进,哈尔科夫方向的村庄和城镇一个接一个地落入俄手中。

这几个月特朗普费劲心思,结果反倒被中印的贸易链条解决了。他想孤立俄罗斯,没想到中国反而成了最大赢家,直接从制裁之后抢占了市场份额,现在已经变成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了。这也不是啥巧合,中国外交一开始就懂得水有多深,不敢硬碰硬牵扯欧洲的利益,只是专注于搞经济合作,留有很大弹性。

中印贸易链的铁板一块

说到中印跟俄的贸易,这事儿得追溯到2022年。西方一施加制裁,俄罗斯的石油以优惠价格甩卖,中印的反应立马就跟上了。中国的进口量从2022年的7000万吨一下蹿到2024年的1亿吨,印度也从啥都没有变成每个月买上百万吨。

你瞧,原因就两个字——便宜。欧洲这边能源紧张,自己没得油用,不得不从美国买贵油。这样一来,整个链条一搞死,特朗普那关税也就成了揣纸老虎。9月15日,贝森特在记者会里说得挺明,欧洲得先行动,美国才会跟着步伐。不过欧盟呢,刚刚实行了第19轮对俄制裁,主要针对第三方炼油厂,提到中印的关税一点都没提。

冯德莱恩的回应挺接地气,欧盟还是以自己利益为重,能源安全摆在第一位,绝不会帮美国出头。至于中国嘛,刚开完上合峰会,管道工程队已经开始干活了,勘探、焊管、测试,速度飞快。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本来欧洲那边占主要份额,现在被中国顶了上去,普京的底气也更足了。

特朗普的团队里也挺乱的,9月23日他跟欧洲大使谈话,建议共同设立基金帮扶乌克兰,不过双方在细节上没谈妥。泽连斯基那方有点着急,9月20日联合国大会前,在纽约接受采访时直言,美西方都在浪费时间,没有新的制裁措施,一切都白搭了。

他直言要对中印放手一搏,原因很简单,俄罗斯如今全线败退,经济的关键点其实就藏在中印的贸易往来。这话听上去像抱怨,但确实直戳问题要害。乌克兰东部局势节节败退,俄罗斯打得顺风顺水,泽连斯基想让盟友们多支援点儿,但美国和欧盟都在犹豫不决,没动作。

特朗普原本打算通过加关税逼得普京跟他谈判,结果中印没怎么搭话,俄罗斯的经济反而稳住了,谈判的事儿变得遥遥无期。到9月24日,他突然又说乌克兰能收回所有失去的土地,俄罗斯只是个纸老虎。这说法听着像是补救,实际上就是给国内选民交代的。几个月前,他还暗示用土地换和平,结果现在又翻脸不认人了。

事情变化得挺快,可能是阿拉斯加会后普京的强硬态度激得特朗普,也可能是泽连斯基的采访给他提了个醒。芬兰总统9月25日还说,普京要小心了,特朗普的口气变得不一样了。

其实啊,要真让乌克兰收复那些领土,必须得北约全力撑腰,再加上美国国会批准经费。特朗普那调解的心思,从阿拉斯加起头,就注定会碰壁,碰在盟友和对手的铁板上。

中国一直在旁边静静观察,经济合作一点点推进,既不卷入争端,又保证了自身的利益。这一差距挺明显的,美国想一口吃个胖子,但中国偏爱慢慢来,跑得长远些,三年多过去,俄罗斯市场已经被中国占据了一部分,乌克兰的重建也能分到一些红利。

泽连斯基的急火攻心与欧盟的算盘

9月20日泽连斯基接受采访时可不是随便发牢骚。就在联合国大会临近的时候,他坐在那里,双手交叠,语气挺着急地喊着,美西方得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否则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这话明显是在说特朗普这几个月跑来跑去的事儿,从矿产协议搞到阿拉斯加峰会,再到关税威胁,可没看到多大效果。乌克兰那边压力山大,战场上俄罗斯用重炮和渗透战术,不断蚕食,9月俄罗斯才推进了206平方英里,但这个动作,倒让基辅睡不了觉。

泽连斯基追求的可不是空洞的说辞,是确凿的二级制裁,专门针对那些继续购买俄油的中印国家。可就在9月16日,美国财长贝森特一脸坦白:欧洲不愿动,美国也不打算单枪匹马出手。这事能理解吧?美国没想吃亏,欧洲的能源还剩点依赖俄罗斯,贸然搞加税,反倒等于自我折磨。

欧盟倒是挺务实的,9月22日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总部明确表示,欧盟的决定完全围绕自己利益转,不会为了特朗普那100%的关税要求来买单。与此同时,欧盟继续推进第19轮制裁措施,主要针对俄国船队和那些“影子”船队,不过对于中印的贸易,绝对没碰。

咋回事呢?其实,欧盟自己用俄油炼油厂,那价格上限机制本来让中印捡了不少便宜,结果却变成加关税,真是掩耳盗铃。一脸无奈,印度到九月份还在接收俄油船,炼油厂里的烟囱也是冒着烟,继续出口成品油。中国的进口更是稳如泰山,估计2025年贸易额会突破三千亿美元。在上合组织的推动下,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源源不断,局势可谓是风起云涌。

9月24日,特朗普又变了个话,说乌克兰有望把失地收回来,还声称俄罗斯在战场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这番话听起来倒是挺痛快,但专家们都直摇头,认为乌克兰要恢复到1991年的边界,只靠特朗普嘴里说的可不行,得靠北约的深入介入,再加上美国保障安全,费用由欧洲来埋单。这事儿可不是特朗普一句话就能决定的,还得经过国会和盟友的支持和认可才行。

普京那边,继续干着现代化的事儿,从2000年代开始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升级坦克和防空系统,但在乌克兰战场上呢,还沿用老一套的战术,挖战壕、炮轰啥的。至于核威胁,也一直挂在嘴边,ISW分析指出,这明显是在给华盛顿施加压力,打个牌吧。

特朗普在调解问题上的表现,从当年竞选时的豪言壮语,到如今的扭转局势,暴露了美国在外交上的短板。他们总喜欢用单边压力来搞定事儿,偏偏忽略了这个世界的复杂链条。相比之下,中国的外交策略就丰富得多,从一开始就灵活应变,倡导和平,但在经济上可不轻易松动,力求和各方都保持公平,做到一碗水端平。

这套策略,让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稳占优势,站得稳。特朗普现在才明白,美国还得学着考虑长远,别总冲动行事。俄乌冲突到如今,美国的快速取胜的梦想已经破灭了,而中国的聪明之处在于不追求一时之赢,而是着眼于长远的胜利。归根到底,外交不是真正的拳击比赛,是个持久战,美国得慢慢适应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