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听到国军在金门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而解放军则遭遇了失败,不禁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蒋介石头顶泪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我们的军队在金门取得了大胜利,而对方则遭受了重创。”
人民军队一直以英勇善战、无人能敌的形象深得人心,但在解放战争的末期,他们经历了一次军事上的挫折,这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包括毛主席在内。
这次的失利发生在金门岛,一个小岛上发生的战斗,带来了很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再次证明了战争中胜败难料的道理。尽管解放军依然强大,但这次的失败提醒我们,没有任何成功能永远持续,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金门和厦门就像是隔着海相望的情侣,中间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厦门常常喊出“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口号,而金门则回应说“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两者就像是在空中进行着无声的较量。
时光荏苒,厦门的标语依然鲜亮如初,而金门的标语却因“反攻”无望变得陈旧,被人遗忘。
在金门战役之前,国民党军队的情况非常糟糕。在之前的渡江战役中,他们连连失败,最后大约六十万主力部队撤到了台湾和东南沿海的一些岛屿上。其中,有二十万人去了台湾,其余的人则分散驻守在厦门、金门、海南、舟山等地,形成了保卫台湾的外围防线。
民间的情形也不好,海军每天派出的船只就有五十多艘。在黄埔江口、闽江口、珠江口和青岛大港码头,除了忙乱地登船的官兵和家属,还有一些不明所以的百姓,有人来送别亲人,更多的人则是茫然不知所措,呆呆地站着。
人民军队士气高涨,如同猛虎下山,接连攻克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后稍作喘息。紧接着,毛主席亲自给第三野战军叶飞的第十兵团写信,指示他们提前进入福建。
然而,在那个时候,金门这座小岛并没有得到毛主席的特别关注。比如,在1949年5月23日发给粟裕的电报里,毛主席的指示中没有提到金门,而是要求他们尽快准备进入福建,争取在六月和七月两个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等地,并做好准备攻打厦门。
尽管电报里没有直接提到金门,但军事行动的重点显然是针对沿海的大城市。毕竟,这些大城市是国民党政权的中心,如果它们被占领了,周围的岛屿早晚也会被拿下。
叶飞在等待命令时非常小心,但动作稍微慢了一些。到了10月,解放军成功解放了福州,同年年底又解除了漳州、厦门以及一些沿海岛屿的敌方控制。
现在,金门实际上变成了一座孤立的小岛,看起来很容易拿下,但事情的发展却让人意想不到,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金门岛有“泉州之臂,漳州之喉”的美誉,这说明它在泉州南部占有重要位置,而厦门则是漳州的重要门户。控制了这两处,就意味着泉州和厦门将难以坚守。
金门是台湾东南部的重要战略要地,而金门和厦门就像是保护台湾的两大门户。
金门是台湾的一个重要据点,历史上郑成功和施琅都曾从这里出发攻打台湾。因为位置特殊,金门如果被国民党控制,可以封锁福建并保护台湾;如果被解放军控制,就会对台湾海峡的交通造成很大威胁。
金门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这一点叶飞非常清楚。作为第十兵团的司令员,叶飞被称作“小叶挺”,他因为善于打仗、计谋多而且经常取胜而受到大家的赞扬。
在这两年多的战斗里,他赢得太多,渐渐变得有些骄傲,开始轻敌和急躁,犯了不少错误。
1949年10月,在泉州的一次兵团作战会议上,叶飞自信满满地说:“这次战斗我们一定能赢!”尽管这话可能是为了鼓舞士气,但在后来于老虎洞宴请厦门地方领导时,他的一些言论却透露出他对敌人的轻视。
他用筷子指着菜盘说:“金门就像盘子里的肉,我们想什么时候搛就什么时候搛,它跑不掉的。”叶飞的话里带着一股豪气,但大家对他的话却半信半疑。
叶飞在开战前很有信心,这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了解到金门守军是由李良荣指挥的二十二兵团,虽然这个兵团号称是一个兵团,但实际上只有两万人左右。
因为这支队伍不是蒋介石的核心力量,加上之前多次战斗失利,士兵们的士气很低,武器装备也不好,人员也不够整齐,所以叶飞觉得打败他们应该很容易。
尽管信心十足,司令员也有可能会出错。叶飞的第一个失误就是过于轻敌,自满不已;第二个失误则是决定让28军作为主要进攻力量。
28军更擅长守卫而不是进攻,他们通常会负责阻击敌人,而不是去攻打坚固的阵地。另外,28军的指挥班子也不齐全,军长朱绍清在上海看病,政委陈美藻在福州工作,参谋长也暂时不在。
在金门战役里,尽管解放军人数众多,但是关键的几位将领都不在场,只剩下副军长萧峰一个人指挥,这样怎么能全面掌控战局呢?
叶飞也让萧峰处理后续事宜,这显示出解放军准备得不够充分。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则假装实力不足,实际上准备得很周全。作为最高指挥官的蒋介石,深知金门的战略价值,亲自多次前往金门指挥,并带着儿子蒋经国和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一同上阵,给他们加油打气。
蒋介石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再亲自指挥每一场战斗,而是从战略层面指导前线的官兵,让他的门生们有更大的自由度来发挥他们的战术。
他参考了曾国藩的用人方法,即便胡琏在之前的金门战役中多次输给叶飞,他仍然坚信胡琏的能力,决定让他继续负责金门的事务。最终,在充分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他们成功战胜了对手。
胡琏的军事才能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人们都说他打仗时勇猛如虎,机智如狐。
蒋介石采取了大量投入兵力的策略,调动了比解放军多十倍的部队,包括空中、海上和陆地的各种武器,全部集中在这座小岛上。与此同时,孙立人从高雄调集了增援部队,命令201师的直属队伍以及601、602团的约7000名士兵前往金门。
解放军对这些情报毫不知情,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开始了登岛作战。
10月25日,金门战役正式开始,萧峰带领六个团,总人数超过两万,进行了两次登陆作战。解放军的251团和253团,在古宁头到林厝一带强行突破,不断向前推进,接连占领了古宁头、北山、南山等地。
不过,国民党军队依靠空军的帮助,全力反击,并且还调来了装备M5A1坦克的装甲部队,这支队伍被称为“金门之熊”。
第一批到达的解放军处于不利位置,不得不撤退到北山和南山区域。在狭窄的村庄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刺刀在雪光中闪烁,士兵们为了争夺每一间房屋而奋力拼搏,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决定。
现在,解放军必须靠第二梯队的增援才能赢。否则,被孤军困在金门岛上的先头部队就很危险了。
在关键时刻,国民党海军司令黎玉玺带领太平舰赶到,对古宁头西北海域的增援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炮击。第二天,国军的野马式战斗机群再次出现在金门上空,连续进行俯冲攻击,用机枪和火箭对滩涂阵地上的先头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还有几架飞机向救援船投掷了汽油弹,引发了大火,把船烧得一干二净。
已经过去了三天,国军对古宁头阵地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几千名解放军士兵顽强抵抗,直到最后一刻。
五十名战士在物资耗尽的情况下,选择了跳海,他们的勇敢令人钦佩。同时,国民党士兵用机枪对着海面进行了猛烈的射击,使得海面染上了血色。
这场持续了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导致数千名解放军战士牺牲或受伤,还有七千多人被俘。而国民党方面虽然也有三千多人伤亡,但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战略目标,反而遭受了重大损失。
战斗一结束,总指挥叶飞心里非常自责,主动向上级申请处分。
“台湾终于安全了。”对于这个孤寡老人来说,这场胜利就像是给他风雨飘摇的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夜晚降临,月光洒在树枝上。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现在,我们的革命开始走向胜利,这是我们第一次把敌人全部消灭了。”
他坚定地表示:“从现在起,我们要好好打理金门地区,把它当作重要的前线,让三民主义在这里生根发芽。”
总结来说,如果只看金门战役本身,它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军事失败。但如果忽略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它很容易就被人们淡忘了。
一场战斗常常能深刻改变历史进程。因为金门战役没取得胜利,解放军只好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北方的朝鲜战场。
更让人痛心的是,美国第七舰队进入了台湾海峡,这使得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收复金门变得几乎不可能。之后的金门炮战,更多变成了毛主席和蒋介石之间为了“一个中国”进行的政治表态,不再有实际的收复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