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中国中锋登陆西甲,放弃CBA顶薪去欧洲当替补?这步棋走对了吗?
“场均13.5分8篮板,在CBA能拿顶薪,去了西甲可能连轮换都进不去。”——这是余嘉豪宣布加盟西甲毕尔巴鄂竞技后,评论区最扎心的一条留言。
22岁,身高2米21,浙江男篮内线核心,中国男篮名宿余乐平的儿子,放着国内舒适圈不待,偏要跑去西班牙联赛从零开始。
要知道,毕尔巴鄂篮球俱乐部上赛季西甲排名倒数第五,战绩11胜23负,连季后赛门槛都没摸到。
更残酷的是,西甲联赛的对抗强度和战术复杂度,和CBA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但余嘉豪还是走了。
浙江男篮的官宣公告里有一句话特别狠:“走出舒适圈。”这五个字背后,是余嘉豪过去四年在CBA的真实写照——18岁出道就被捧为“姚明接班人”,结果四个赛季下来,数据始终卡在13+8的瓶颈期。
上赛季季后赛12进8,他面对杨瀚森场均17.3分8.3篮板,却被青岛队以下克上淘汰出局。
那轮系列赛成了分水岭:杨瀚森被NBA球探盯上,余嘉豪却连国家队集训名单都没进。
西甲能给余嘉豪什么?
看看他们的比赛录像就知道了。
这个联赛没有“外援carry全场”的潜规则,每个回合都在拼挡拆质量、换防速度和三分线外的决策。
毕尔巴鄂竞技虽然战绩烂,但队内两个主力中锋全是西班牙国手级别——28岁的安德森场均2.1次盖帽排联赛第三,31岁的维拉替补出场也能贡献58%的两分球命中率。
余嘉豪要竞争上岗,先得把CBA养成的“站桩式防守”习惯改掉。
中国球员闯荡欧洲联赛的案例太少了。
上一个还是2003年的薛玉洋,被NBA选中后转战法国联赛,结果一年就被退货。
余嘉豪的优势在于年龄和硬件:22岁还有改造空间,2米21的身高在西甲也算稀缺资源。
但短板同样明显——上赛季CBA他的三分命中率只有28%,挡拆后外弹威胁几乎为零;防守端移动速度慢,遇到小个子后卫容易被点名。
有趣的是,余嘉豪和杨瀚森正在走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一个被NBA选中却选择留在CBA“练级”,一个放弃国内核心地位去欧洲当配角。
浙江男篮总经理方俊的说法很实在:“我们支持他出去,哪怕打不上球,每天和那些欧洲内线肉搏也是进步。”
西甲联赛的赛程不会等人。
10月初开打,每周双赛是常态,余嘉豪要适应的不只是篮球。
毕尔巴鄂这座城市以巴斯克民族主义闻名,更衣室里通行的是西班牙语和巴斯克语。
俱乐部给他配了翻译,但战术板上那些复杂的西班牙语术语——“bloqueo directo”(直接挡拆)、“defensa en zona”(区域联防),得靠他自己死记硬背。
中国篮协这次意外地没设障碍。
去年他们强硬要求周琦回CBA,今年却对杨瀚森、余嘉豪的留洋开绿灯。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世界杯惨败后,所有人都清楚——在CBA刷数据根本救不了中国男篮。
余嘉豪的房间里还挂着2019年世界杯中国输波兰那场的照片。
那晚他坐在替补席最末端,看着周琦发边线球失误,看着易建联拼到腿抽筋。
现在,他要去欧洲亲身体验一下:为什么波兰队的中锋能轻松砍下24分,而我们的内线连个简单的挡拆都玩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