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说实话,这场WTT美国大满贯女单决赛结束的时候,我这个普通乒乓球迷,心里五味杂陈。赛场上,陈熠2:0一度领先,年轻的面孔里都是冲劲儿,然而最终还是被朱雨玲老辣反击,连丢四局,止步冠军。这世上哪有什么常胜将军?但说真的,除了遗憾,其实还有几分气愤,尤其是想到郭焱之前那番语气颇为“长辈”的解说,心里就更不是滋味。
其实没有谁不想看到年轻小将一黑到底。即便中国队这块金牌最终也“肥水不流外人田”,可如果陈熠能笑到无异于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就冲某些人之前那种论调,比如郭焱直言不讳地说“陈熠要懂点事,差不多就得了”。这话初听是一句善意劝导,但细细一琢磨,不禁让人火冒三丈。运动员上场,不就是为了拼尽全力吗?难道能赢还要“适可而止”?
作为一名社区里常年跟大爷大妈们在地胶球桌上摸滚打爬的“老球友”,我真觉得这样的话很别扭。郭焱自己也曾是二线球员,难道她不明白,年轻人只有不断冲击、勇于亮剑,才能闯出一片天?难得陈熠打出了突破性表现,却因为对手“是自己人”就要收着打,这话搁谁头上能服气?
郭焱后来道歉,结果你细听里面啥实质内容都没有,就是一通打圆场,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这种“表态”恐怕也是看在舆论的压力吧?要是真心觉得说错了,她怎么可能半点没有对陈熠的歉意?甚至你有时都觉得,她是不是借孙颖莎的热度蹭点流量?
但话又说回来,这已经不是郭焱第一次发表“槽点”言论。还记得去年团体赛樊振东输给张本智和后,她就那句“东哥把自己看太高了”,惹得不少人质疑她是不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不是有点习惯成自然,还是说言多必失?这种问题,外人揣摩不透,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
这次赛后,邓亚萍站出来点评陈熠,让我这草根观众瞬间觉得什么叫“大家风范”。邓亚萍的话质朴,既看到小将的机会,也没忘记指出朱雨玲经验丰富的逆转,话里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只有对赛场的尊重与理解。她说希望陈熠经验,未来可期。这种包容和鼓励,是郭焱学不来的,那种自上而下的俯视感,是普通观众感知最敏锐的地方。
其实看了这场比赛,最打动我的,是拼搏与传承。陈熠没能拿下冠军,也许有点可惜,但她敢于亮剑、全力以赴,那种不服输的劲头,真的就是乒乓精神的写照。朱雨玲体现了老将的稳扎稳打,经验和沉稳;陈熠则是初生牛犊,天不怕地不怕。每次国乒新人冒头,总会有人希望不断有新陈代谢。这才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大家怎么想的?你更愿意见证新生代上位,还是更喜欢经验丰富的老将把持江湖?对于郭焱这种解说风格,你有啥想吐槽的地方吗?你觉得未来陈熠的走向会如何?
大家可以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