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的本质,其实跟国际政治的宏大叙事关系不大,更像是一个开了二十多年的高端小区业主群,突然要不要拉一个天天在小区门口跟保安干架的远房亲戚进群的故事。
麻烦。非常麻烦。
搞笑的地方在于,这个远房亲戚(乌克兰)想进群,闹了好几年,小区里最大的几个业主头子天天表态支持,又是给钱又是给武器,帮你跟保安(俄罗斯)死磕。结果呢?磕了三年,群还是没进去。
更魔幻的是,那个保安(俄罗斯)早就公开喊话了:他进你们业主群,搞经济活动,我没意见,甚至还支持。他只要不加入你们小区的保安队(北约),别把炮口怼我脸上,啥都好说。
你看,连最大的“外部矛盾”都点头了,可乌克兰的入群申请,至今还卡在“已读不回”的状态。
为什么?因为业主群里,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这个高端业主群叫欧盟,一直标榜一个“民主”原则,叫“一票否决权”。说白了,就是不管大事小事,只要群里有一个业主不同意,这事儿就黄了。当年设计这个规则,是为了显得大家庭一团和气,人人平等。
结果现在,这个规则成了最大的绊脚石。
群里有个叫匈牙利的业主,是个刺儿头,跟门口的保安关系不错。他直接把乌克兰的申请给否了。理由冠冕堂皇,说什么乌克兰欺负我们匈牙利族人,不让他们好好上学。这理由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动用了“一票否决”这个终极大招。
这就让群主们很难受了。
我们天天开会,又是谴责保安,又是给亲戚送温暖,全世界的媒体都看着呢。结果呢?被自己家里一个刺儿头给整得下不来台。这面子往哪搁?
于是,骚操作来了。
群里的几个管理员,比如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一拍大腿想出了个“天才”计划:既然“一票否决”不好使,那我们就改规则!我们把“全体同意”改成“少数服从多数”不就完了?只要大部分人同意,就能把乌克兰拉进群。
多民主,多团结,多高效啊!
科斯塔觉得自己简直是解决了世界难题,满心欢喜地把这个提案往群里一发。
然后,群里炸了。
最先跳出来掀桌子的,你猜是谁?不是那个刺儿头匈牙利,而是群里说话最有分量的大哥之一,法国。
法国人直接把脸一黑:别的破事儿,比如怎么凑钱制裁保安,你们搞“多数决”我没意见。但拉新人进群这种大事,必须“全体同意”,一个都不能少!
这就叫极致的双标,也叫极致的清醒。
法国人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支持制裁保安用“多数决”,是因为匈牙利这种刺儿头老是拖后腿,不肯出钱。改成多数决,就能逼着他捏着鼻子掏钱。
但拉新人进群,这可是动摇群主地位的根本问题。
你想想,现在这个群里,法国、德国是绝对的话事人。靠着“一票否决”,他们想让谁进,不想让谁进,完全自己说了算。那个在门口排队几十年的土耳其,就是被法国死死按住的。这一票否决权,就是法国拿捏全群,保证自己核心利益的“核按钮”。
要是改成“少数服从多数”,那以后不就乱套了?
东欧那帮穷亲戚,一个个都想往群里挤。今天拉个乌克兰,明天是不是就得拉塞尔维亚?后天是不是北马其顿也得考虑一下?这些新来的,个个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背后还站着不同的山头。
保加利亚看北马其顿不顺眼,克罗地亚跟塞尔维亚是世仇,希腊和塞浦路斯一辈子就为了防着土耳其。
如果今天为了乌克兰开了这个口子,废掉了一票否决权。那明天,这个业主群就不再是法国德国的后花园了,而是菜市场。七嘴八舌,鸡飞狗跳,今天你拉个老乡,明天我塞个亲信,最后啥事儿也别想谈成。
法国的权力,会被稀释得连渣都不剩。
所以你看,这事儿跟乌克兰可不可怜,跟民主不民主,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本质上,这就是一场围绕“牌桌规矩”的权力斗争。
匈牙利反对,是拿规则当武器,换取自己的利益。
法国反对,是怕修改规则,动摇自己的“庄家”地位。
而希腊、保加利亚这些小弟跟着反对,是害怕新玩家上桌,把自己的那点筹码都给搅黄了。
所有人都心怀鬼胎,所有人都在算计自己的那点利益。
至于那个还在门口哭着喊着要进群的乌克兰,不过是大家权力博弈时,摆在桌上的一个借口,一个道具。
大家嘴上喊的都是“为了你好”,心里想的都是“别动我的蛋糕”。所谓团结,所谓民主,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脆弱得像一层窗户纸。
所以,别再问乌克兰为什么连欧盟都进不去。一个连内部谁说了算都没搞明白的“高端业主群”,你还指望它能干成什么大事?
他们连修改群规都差点打起来!!指望他们团结一致去对抗门口那个身强力壮的保安?
洗洗睡吧。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