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21型号的正式确认标志着中国海军步入电磁弹射无人机的新阶段。
2025年9月的阅兵式上,一款编号为“21”的无人机首次公开亮相。
这款无人机采用飞翼式隐身布局,但机翼处的折叠缝隙暴露了其舰载属性。
央视随后在节目中直接使用了“攻击-21”这一名称,相当于官方宣布了其存在。
与陆基攻击-11相比,攻击-21的机翼可折叠,适应舰上狭窄空间。
其尾喷管改为双锯齿设计,并采用新型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
升降副翼被分割为内外两段,保证机翼折叠后仍能灵活操控。
着舰用的开裂式阻力舵面积加大,提升了降落时的控制精度。
这些改动显示攻击-21专为舰载环境优化,而非简单改进。
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在2024年12月下水,满载排水量超过4万吨。
该舰配备电磁弹射器,是全球首艘采用此技术的两栖攻击舰。
双舰岛设计让航海与航空指挥职能分离,提升作战效率。
电磁弹射器能调节弹射力度,适应从重型战机到小型无人机的各类机型。
福建舰同样装备电磁弹射系统,可支持无人机高频次起飞。
攻击-21在阅兵后已处于现役状态,表明其技术成熟度极高。
有分析认为它可能在福建舰前期的海试中完成过起降测试。
美国X-47B舰载无人机曾于2014年成功上舰,但最终仅作为技术验证机封存。
当前美国转向研发MQ-25加油无人机,其气动布局相对传统。
攻击-21因此成为全球首款量产型飞翼舰载攻击无人机。
它能够执行穿透打击、制空突击或防空压制任务。
在作战中可与歼-35隐身战斗机协同,构成全隐身编队。
076舰的飞行甲板面积比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大出约一半。
单条弹射器配合攻击-21的长滞空时间,可维持40架以上的作业循环。
无人机自动着舰时若出现异常,舰上人员可即时介入控制。
这种“人在回路中”的方案借鉴了空间站货运飞船对接经验。
福建舰的舰载机体系包含歼-35、歼-15T及空警-600等有人机。
无人机配置则突出攻击、僚机支援与数据中继功能。
电磁弹射系统使福建舰能快速连续弹射重量各异的无人机。
这为实施无人机蜂群战术提供了基础条件。
攻击-21的发动机可能采用无加力版本的涡扇13改进型。
最大起飞重量预计在10至15吨之间,属于中型无人机。
相较于X-47B的20吨级设计,中国选择更稳妥的中型平台路径。
076舰的建造进度迅猛,下水8个月后弹射器工棚已拆除。
接下来将进行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该舰还能搭载直升机、两栖车辆和一个营的登陆兵力。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也采用双舰岛,但未配备弹射器。
美国推动的“闪电航母”概念依赖F-35B短垂起降战机。
中国则直接运用电磁弹射技术跳过垂直起降阶段。
攻击-21的隐身细节处理显示柔性蒙皮等尖端技术可能已应用。
其导航系统精度足以支持自主转场飞行至阅兵场地。
舰载无人机着舰时的速度容差需控制在±2节以内。
加大阻力舵和精确飞控正是为此类严苛要求服务。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在弹射重量范围上显着优于传统蒸汽弹射。
不仅能弹射30吨级战机,也可适配几百公斤的小型无人机。
这项技术由福建舰首次搭载,076舰成为第二款应用平台。
海军专家张军社指出,无人机上舰将完善航母编队的杀伤链。
实现从目标发现、识别到精准打击的全程无缝衔接。
攻击-21与配套舰艇的亮相,标志着舰载航空作业模式的转变。
中国在舰载无人攻击机领域已实现从追赶至领先的角色转换。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