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签证申请费,突然要价10万美元。这消息一出来,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几秒钟。
美国和印度,这对儿总在镜头前勾肩搭背的伙伴,社交媒体上瞬间就炸了锅。骂什么的都有,火药味儿浓得像是要把网线给点着。这就怪了,美国的签证政策又不是只对着印度一家,怎么就它反应这么激烈?好像这一纸签证,把两国关系底下那道深不见底的裂痕,清清楚楚地给照了出来。
这背后,显然没那么简单。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搞懂这个叫H-1B的签证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简单说,它就是美国公司从全世界招揽技术人才的临时工作许可。本来是挺好个事,给美国注入创新活力。你现在叫得上名的那些印度裔科技大佬,比如微软的纳德拉、谷歌的皮查伊,当年都是揣着这张签证踏上美国土地的。可以说,没有H-1B,就没有今天硅谷的半壁江山。
所以新政策一出,很多人就急了,觉得这是在拆自家硅谷的承重墙。
可另一头,不少美国人也在叫好。在他们看来,这扇门早就该关小一点了。因为这些年,H-1B签证快成了“印度专供签证”。根据去年的数据,71%的H-1B名额都被印度人拿走了。每年申请季,几十万份来自印度的申请材料堆成山,移民局没办法,只能搞随机抽签。可池子里大部分都是印度人,抽来抽去,中签的自然也大都是他们。
拿到签证的印度人,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被亚马逊、谷歌这种美国本土科技巨头招进去的天才工程师。另一种,也是更庞大的一股力量,来自印度的IT外包公司。
这些公司,比如印孚瑟斯(Infosys)、塔塔咨询(TCS),商业模式很简单:在美国接单,然后把开发和维护工作外包回印度,再派几个项目经理拿着H-1B签证去美国客户的办公室“现场服务”。他们用低廉的人力成本,几乎垄断了美国很大一部分IT外包服务。这,才是印度服务贸易的命根子。
现在好了,一记重拳直接砸在了饭碗上。我们来算笔账,就拿印孚瑟斯来说,它在2024财年拿了2504份H-1B。按新规矩,光签证费就得多掏2.5亿美元,这笔钱就这么从利润里蒸发了。消息出来那天,这家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整个印度IT服务业,超过六成的出口市场可都在美国。
这下,你应该能理解印度的愤怒了。
如果你觉得这仅仅是一场围绕签证的口水仗,那问题就看浅了。就像路透社评价的,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服务贸易争端。而且,美国给印度关上的门,还不止这一扇。
就在今年,双方在货物贸易上也闹得不可开交。美国一直逼着印度开放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但这恰恰是印度的红线。乳制品背后牵动着印度大约八千万小农户的生计,在印度,牛几乎是每个农家的核心财富。动这个,等于直接挑战印度最庞大的利益群体。印度当然不可能答应。
没过多久,美国又拿印度买俄罗斯石油说事,威胁要加征关税。双方的贸易谈判,就这么僵持着,到现在也没个结果。
所以你看,从人才流动的签证,到柴米油盐的贸易,再到国际站队,这对伙伴之间,已经全身都是裂痕。签证费的暴涨,不过是最新,也最抓马的一幕罢了。
这更让我们看清,所谓的“盟友”关系,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到底有多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