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三季度,科技股似乎进入了一个“冰河期”。不少企业的市值被打到了没人要的程度,但仔细一瞧,这些公司手里攥着的技术,却一个比一个厉害。这就好比你在菜市场捡到一块愣头青萝卜,切开之后发现里面藏了一颗水灵灵的萝卜心。这究竟是市场短期情绪作祟,还是投资者的集体错觉?不妨挑几个公司来“剖盘”看看,也许会发现,机会总是藏在别人视而不见的地方。
首先说寒武纪,这个名字你多半听过,毕竟它曾经是国内AI芯片的绝对杠把子。结果现在市值跌得只剩渣渣,滚动市盈率甚至负348倍,股价直接从云端摔到了泥泞里。但寒武纪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脸,而是靠技术。它不仅手握2000项专利,思元系列芯片还在华为等300多家单位落地。尤其是刚推出的思元590芯片,算力密度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的八成,功耗更是低了30%。更别说它每年有40%以上的研发投入,这种技术“死磕”的劲头,符合政策导向的味道明显,而谁又能预见,一旦AI算力自主化的风口吹来,寒武纪会不会再掀起一波浪潮?
再看看工业富联,很多人以为它只是个代工厂,但人家其实已经一路跻身AI服务器和汽车电子这个高端圈。别看英伟达GPU服务器总是供不应求,基本得绕着工业富联走。而且2025年上半年,它的AI相关业务居然翻番,营收占比直接飙到了22%。更别忘了,它还有一个隐秘的“杀手锏”——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全球两百多个工厂的数据,硬是搞出了智能制造的新业务,毛利率嗖嗖跑到35%。以它当前不到全球制造业巨头一半的估值来看,这就好像你跑到奢侈品折扣店捡漏了一只真包,买到即赚到。
低调的公司里还有宝信软件,它主要玩钢铁信息化和IDC业务,两条线都够硬核。钢铁圈里,七成的信息化项目都仰仗宝信的软件平台;IDC更是它的尖刀,上海的数据中心上架率常年满载。碰上AI算力需求爆发,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简直就像打了加速buff。今年上半年,相关营收同比上涨32%。这样一家公司,动态市盈率只在25倍,比同行低了整整10个点,怎么看都是市场被情绪卡住了脑回路。
还有中国联通,表面看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通信老兵,实际上它在算力网络布局上搞得风生水起。全国8个算力枢纽“满血运转”,总算力高达5EFLOPS,是国内运营商的头号玩家。单看2025年的政企数字化收入,同比再涨28%,高毛利的部分占比直接升到了四分之一。数据天然就是未来经济的“新石油”,这么一家技术储备深厚、政策加持满分的公司,市销率低到0.42倍,光一纸账面就写着四个字:价值洼地。
最后要提的是北方华创,玩半导体设备的龙头。截至今年滚动市盈率跟行业平均比缩水到7折,市值却远未达到它的技术含金量。它在28nm制程上已经被国内客户验证量产,甚至14nm的设备也开始进入验证阶段,这一系列的技术突破都在撕裂国际巨头对高端设备的垄断。国家政策一直力挺半导体国产替代目标,这种背景下,谁也不会拒绝给这样的优秀选手“打满Buff”。
那这些科技股为什么现在这么冷?其实根子还是市场短期的“急功近利”。投资者盯着账面业绩和股价波动,而忘了政策布局的长线意义。“十五五”里提的“科技自立”,掷地有声,每一个被扶持的领域都是未来产业的支柱。什么叫“有钱难买历史低位”?眼下这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其实正站在重新定义行业规则的十字路口。
当然,话也说回来,短期情绪的“过山车”依旧存在,这些股票可能不会立刻上演“精彩飞升”的戏码。但从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壁垒来看,这些企业的价值会在数字经济之下被重新定义。当你为其他领域追高时,这些低估又硬核的公司,是否更值得你那一点点耐心?最好的机会从来不是随处可见,而是藏在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如何拿捏尺度,就看你自己的判断力和定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