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吃饭,聊来聊去就三个话题:东西怎么又贵了,工作是不是要黄了,以及买的基金绿得像一片草原。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四个大字:不得劲儿。
而大洋彼岸的美联储,前脚刚降了25个基点,本以为是给市场送温暖,结果一巴掌下去,直接把全球经济的ICU病房给点着了。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一次平平无奇的利率调整,但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宏大叙事的经济决策,而是一场大型职场霸凌现场,被霸凌的那个,叫鲍威尔,霸凌他的,是整个美国经济的烂摊子,外加一个天天在社交媒体上对他进行精神PUA的老板。
这事儿的魔幻之处在于,美联储这次降息,不是在做选择题,而是在解一道无解题。
摆在鲍威尔面前的,是两杯毒药,一杯叫“就业崩盘”,一杯叫“通胀爆炸”,他必须选一杯喝下去。
先看就业这杯。
几个月前,专家们还在那儿拿着PPT,大谈美国就业市场的“强大韧性”,结果话音未落,现实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六月份,就业岗位直接净流失,这是2020年疫情最吓人那会儿之后,头一回。
紧接着俩月,新增的岗位数量,抠抠搜搜,三个月平均下来,一个月才增加2.9万个。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比你家开个小卖部,算了算账,发现每天的流水,连付电费都不够。鲍威尔自己都绷不住了,公开承认劳动力需求“明显减弱”,这个数字,已经不足以维持失业率稳定了。
岗位没了。增长停了。数据崩了。
几个月前大家还在吹的就业韧性去哪了?
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搓出来的都是裁员信。
一旦就业市场这个多米诺骨牌倒下,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衰退的死亡螺旋。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降息放水,刺激一下,好像是唯一的选择。
但问题是,另一杯毒药,通胀,已经被人端到嘴边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通胀这个Boss已经被打残血的时候,它一个回马枪,又杀回来了。八月份的CPI和PCE,同比涨幅双双干到了2. दीन。这不仅远超2%的警戒线,还创了年内新高。
鲍威尔的解释很艺术,他说这主要是商品价格反弹,服务业通胀在降温。
翻译一下就是:虽然你家房子着火了,但你看,你家狗窝不是还好好的吗?
在通胀火苗子往上窜的时候,你不想着泼水,反而跑去浇汽油,这是什么操作?
这就是一场豪赌。
美联储现在的逻辑是,就业市场一旦崩了,那就是雪崩,瞬间活埋所有人,救都来不及救。而通胀高一点,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虽然难受,但好歹还能再扑腾两下。
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他们宁愿冒着通胀继续上行的风险,也要先给就业市场打一针肾上腺素。
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美联储现在就是在假装那个阴影只是P图软件的bug,但所有人都知道,那玩意儿迟早要命。
如果说经济层面的两难只是“困难模式”,那么政治层面的博弈,直接把游戏难度拉到了“地狱模式”。
这次降息投票,结果是11比1。
表面上看,是压倒性通过,但所有人都死死盯着那唯一的一张反对票。这张票,就像是泰坦尼克号船体上的一道裂缝,外面看着还行,里面已经开始疯狂漏水了。
投反对票这位哥们,叫米兰,新上任的理事。他不是嫌降息不好,而是嫌降得太少,他主张一步到位,直接降50个基点,油门踩到底。
有意思的是他的背景。这位米兰理事,是特朗普亲自提名,火速上任的,之前就在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当主席。而在开会前,特朗普已经把推特当成了美联储的KPI考核工具,天天喊话,要求“更快、更猛”地降息。
白宫喊话。总统发推。新理事上任。
你猜猜这唯一的反对票,是代表经济学还是人情世故?
废话,当然是老板的KPI大于天。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观点分歧了,这几乎就是在告诉全世界:美联储的会议室里,坐着一个白宫的“监军”。
央行的独立性,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它就像是球场上的裁判,可以吹得烂,但不可以被人收买。现在的情况是,不仅有球队老板在场边对他破口大骂,还派了个自己人下场,一边跑一边在他耳边说:“哥们,这场再不吹个点球,咱俩都得完蛋。”
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商战,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而白宫的拳法,就是典型的快种快收,我不管以后洪水滔天,我只要现在风调雨顺。
面对这种局面,鲍威尔也只能反复念经,强调美联储的决策“完全基于数据”,“独立性是我们的文化”。
这话听着就跟渣男说“我最爱的人是你”一样,自己都不信。
所以,美联储这次降息,本质上是一次被逼到墙角的妥协。它试图用一个微小的战术动作,去回应三个巨大的战略压力:经济衰退的恐惧、通胀复燃的威胁,以及政治干预的羞辱。
但市场并不买账。降息消息一出,全球市场反而抖得更厉害了。
为什么?
因为所有人都看明白了,这25个基点,根本不是解药,它更像是一针吗啡。它能暂时缓解痛苦,但解决不了任何根本问题,反而会让整个系统对“放水”这种药物产生更强的依赖性。
当央行的决策,不再是基于冷静的经济模型,而是变成了政治利益和短期目标的产物时,它的公信力就开始瓦解了。而一旦公信力这个地基塌了,上面的一切金融大厦,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废墟。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未来会更加动荡和不可预测。美联储的这种操作,可能在短期内托住资产价格,但代价是长期的通胀压力和系统性风险。你的存款可能会被通胀不断稀释,而你的工作,则悬于经济衰退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下。
这套玩法,搞不好就是新一轮的瞎积薄发,靠着放水吹起一个巨大的泡沫,然后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轰然破裂。
所以,别再把美联储当成救世主了。他们现在只是一群裱糊匠,正试图用报纸糊住一艘正在沉没的巨轮上的窟窿,同时还要假装船上的乐队仍在激情演奏。
而我们,就是那些站在甲板上,看着冰山越来越近的乘客。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