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40年退休金差2000元?鞍钢老工人揭秘养老金计算真相
我叫老张,在鞍钢本钢干了整整40年。20岁技校毕业就进厂,风里雨里没请过一天假。60岁退休时每月领4100元养老金,可听说同车间老李同样工龄却能拿6000多,这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翻出压箱底的工资条和工龄记录本,我决定把这事弄个明白。
养老金这事说简单也简单。就像咱平时攒钱罐,存得多拿得多。基础养老金部分,按全省平均工资和缴费年限算。我在鞍钢干了40年,按说该拿不少。但仔细看政策,发现有个"视同缴费年限"的讲究。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有11年工龄直接算进养老金,这部分相当于国家给老工人的补偿。可老李也有11年视同年限,为啥他拿得多?
问题出在"缴费指数"上。简单说就是你缴费工资和社平工资的比值。年轻时在轧钢厂,我每月工资2000多,那时候社平工资才800块,缴费指数2.5。后来效益不好,工资涨到5000,社平工资却涨到7000,指数反而降到0.7。老李一直在技术岗,工资一直跟着社平涨,缴费指数始终1.2。这就像存钱罐里有的年份塞得多,有的年份塞得少。
再说说个人账户。每月扣8%工资存账户,我年轻时工资低,存得少。老李赶上工资改革后,账户里多出8万块利息。这笔钱除以139个月,每月能多拿575元。最要命的是过渡性养老金,1996年前工龄按1.3%算系数。我11年视同年限能多拿858元,老李却有15年视同年限,这里又差了1170元。
退休年龄也藏着门道。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要是晚退两年,这个数就变成101个月。老李去年刚办退休,每月多领的养老金都够买半头年猪了。更扎心的是,2025年养老金调整,工龄挂钩部分从1.2%降到1%,我这40年工龄反而吃亏。
现在算总账:基础养老金(6000+6000)÷2×40×1%=2400元,个人账户(8万+12万)÷139≈1439元,过渡性养老金6000×(11+15)×1.3%=1624元,总共5463元。要是我缴费指数能保持1.5,账户多存5万,退休晚两年,也能摸到6000元门槛。
看着工资条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突然明白养老金不是简单比工龄。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缴费基数要踩着社平工资涨,退休时间要卡着政策变。咱这代人吃了大锅饭的亏,现在年轻人可得长点心眼,该多缴别手软,该晚退别着急。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数据来源:鞍钢集团人事档案、辽宁省人社厅公示文件、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