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3连降,中国罕见增持美债,特朗普也踩下刹车,暂时不提高关税

 产品展示    |      2025-08-19 10:04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突然结束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的动作,增持了1亿美元。 这笔钱还不够买一艘美国驱逐舰,却让全球金融市场屏住呼吸——因为36小时前,特朗普刚宣布“暂缓对中国加征新关税”。 两件事撞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像巧合。

中国这1亿美元美债,买得相当“精打细算”

表面看,中国增持的1亿美元,在7564亿美债总持仓里只占0.02%,连蚊子腿都算不上。 但细究起来,全是门道。

美联储6月放话要降息,美债价格应声上涨1%。按中国持仓量算,账面上本该多出76亿美元。 可最后只多出1亿,说明什么? 中国很可能一边悄悄卖出长期债,一边买入短期债,用价格涨幅“遮住”了减持的痕迹。

说白了,这就是“高抛低吸”的理财操作。 6月美债收益率从4.5%降到4.3%,中国趁机抄底短期债,锁定高利息。 同时,5月黄金价格冲上历史高位,中国暂停买黄金,转手用美债当临时“避风港”——毕竟真要急用钱时,美债24小时内就能变现,黄金还得等几周检测交割。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悬到半空突然收手

就在中国增持美债的同一天,特朗普干了件让所有人意外的事。 他原本气势汹汹,扬言要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次级关税”,甚至放话“税率可能超过100%”。 可美俄峰会刚结束,他突然改口:“现在不考虑对中国加税,推迟两三周再说”。

这“刀下留人”的操作,背后藏着美方的两难。 一方面,中美刚谈成90天关税休战,暂停了24%的附加关税。 要是现在再加码,等于亲手砸了谈判桌,之前所有努力全白费。 另一方面,美国国债刚突破37万亿美元,每天光利息就要还33亿,比军费开支还烧钱。 这时候若中国带头抛售美债,美国社保基金和养老金账户立马遭殃。

难怪瑞士信贷分析师调侃:“中国每抛10亿美债,美国财政就得多付1.2亿利息。 这威慑力,可比关税狠多了! ”

日本狂买126亿,英国扫货487亿,中国为何只加1亿?

同样在6月,全球买家都在抢购美债。 日本增持126亿,持仓冲到1.1万亿美元;英国更猛,一口气买下487亿。 相比之下,中国这1亿增持,简直像往大海里滴了滴水。

差别就在战略意图。 日本买债是为撑住摇摇欲坠的日元汇率,英国看中的是美债短期套利空间。 而中国的操作,更像给美国递了张“临时停战卡”:既用1亿成本换来特朗普暂缓加税,保护国内出口企业;又明确告诉对方——增持?可以! 但想让我当“接盘侠”? 没门。

证据很直白:中国一边买这1亿美债,一边继续狂扫黄金。 过去9个月,中国黄金储备从零冲到7396万盎司。 沙特卖石油开始收数字人民币,人民币跨境支付份额飙到12.8%。 这手“左手捏美元,右手去美元”的功夫,把美国噎得说不出话。

90天休战背后,中美都在打什么算盘?

这场“1亿换90天”的交易,本质是两大国在债务悬崖边互相试探。

中国要的是喘息空间。 特朗普暂缓关税,等于给出口企业松了绑。 尤其光伏、电动车这些敏感行业,能暂时避开“次级关税”核爆——毕竟美国若真加税,中国对美出口可能暴跌70%,全球供应链单日损失超280亿美元。

美国图的则是“债主维稳”。 37万亿国债像个雪球越滚越大,最近9个月就疯涨1万亿。 财政部急需中国这样的大买家别撤场,哪怕只做做样子。 所以特朗普见完普京,转头就对中国“刀下留人”,甚至破天荒把港澳商品纳入关税暂停范围,变相默认“一个中国”框架——这份“诚意”,显然是给债主看的。

默契很脆弱,特朗普留了“后门”

别以为危机真解除了。 特朗普说的可是“推迟两三周再考虑关税”,不是“取消”。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他手里还捏着三张牌:一是随时重启对华加税,尤其盯着中国采购俄油的动作;二是联合欧盟、日韩搞“去中国化”供应链,最近就和日本签了半导体材料关税同盟;三是在稀土问题上埋雷——中国刚给美国车企发了6个月出口配额,既不让对手断粮,又卡着军用稀土不放,直掐F-35战机供应链的脖子。

中国也没闲着。 47%的美债将在三年内到期,本金收回天经地义。 剩下的? 全是“可承担风险”。 翻译过来就是:窗口期我给过了,真要崩盘别赖我。

这场危险游戏里最荒诞的一幕是:

美国一边派航母舰队巡游南海,一边求中国别抛美债;中国左手增持1亿“表诚意”,右手把黄金储备堆到2300吨。 网友神吐槽一针见血:“当年你们用航母逼我们买美债,如今我们用美债逼你们拆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