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聊太平天国,许多人脑海里自然会浮现洪秀全、杨秀清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
这次规模很大的农民起义差点儿就把满清王朝给推翻了,可最终还是败得一败涂地。
不少人都会好奇,太平天国为什么会败呢?有人说是因为他们的武器比不过洋人,有人说是因为内部搞得腐败,但其实真正的原因,还得从一个人身上找。
要是这个人没死,差不多整个中国的历史都得改写了,你猜猜他是谁?
那位天才军师要是早早没走,人和事都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1852年6月,在广西全州城下,一声炮响彻底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走向。被史学界称为“太平天国第一人”的冯云山,就这样在清军的炮火中倒下了。
冯云山这人,真算是个天才人物。
冯云山和洪秀全是老同学,俩人在村里一块教书时就开始琢磨造反的事儿。洪秀全虽然是精神领袖,但要说组织能力和军事头脑,真正能干成这事儿的,那还得看冯云山。
这个家伙挺聪明的,早在起义之前就把整个太平天国的框架都搭建好了。
他说,拜上帝的组织架构、军队的编制体系都一清二楚,谁该用,谁又不能信,心里都了然于胸。
洪秀全那些天马行空的宗教思想,要不是冯云山把它们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估计十个信徒都凑不上。
在紫荆山那会儿,太平军还只是几千人的小部队,装备简陋得不得了,连像样点的兵器都没几个。
冯云山正是在那种情况下,硬是一点点把这支队伍打磨成了一支善于打仗、战斗力强的铁军。
他制定的军规严格得令人咋舌,但又无微不至为士兵考虑,所以手底下的人都愿意拼死跟着他闯。
永安建制一出,洪秀全封了五个王,其中冯云山被封为南王。按说,南王的身份应该仅次于天王洪秀全,可实际上,杨秀清这个东王反而被排在了第二名。
这里面的门道还挺多的,洪秀全心里清楚,杨秀清虽然打仗挺厉害,但这个人野心太大,得有人压一压他。而冯云山,正好是最合适的人选。
冯云山一死,洪秀全那叫一个伤心欲绝,边哭边念叨着“天不欲我定天下耶”。
这话听着像是在抱怨老天吧,可实际上洪秀全比谁都清楚,没有了冯云山,太平天国就少了个关键的支点。
杨秀清的心思变得越来越大了,野心也跟着肆意滋长。
提起杨秀清这个人,那可是够传奇的呀。出身可以说是再贫苦不过了,一滴墨都没沾过,连几个字都不认,可偏偏天生就有架势,挺适合做领导的。
他会烧炭,力气大得像头牛,嗓门也特别响亮,一站在人群里,不用开口就显得挺有气势。
自从入了太平军,杨秀清很快就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作战时,他总能想出一些别人没想到的巧妙策略。
在攻城的时候,他总能精准把握攻坚的突破口;打野战时,善于布置阵势;即使要撤退,也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杨秀清最拿手的,不是打仗,而是搞政治。
这人虽然不认字,但心思活络到不行,很快就看清了洪秀全的性格。洪秀全特别相信神,杨秀清就打起了这点的主意。
他一副神棍样子,说自己能和天父上帝直接沟通。
每当“天父下凡”时,杨秀清就忍不住全身哆嗦,嘴里吐出白沫,然后换成一种怪异的语调跟人说话。
这套把戏放到现在看,看起来挺幼稚的,但在当时那个年代,连洪秀全在内的所有人都相信了。
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杨秀清借用“天父”的名义,把自己的位置一步步往上抬,越变越高。
按照太平天国的神学体系,洪秀全自称天父的儿子,如果杨秀清能代表天父发话,那不就等于变相成了洪秀全的“父亲”吗?
这样一来,虽然名义上洪秀全还是天王,但实际上,军政大权逐渐被杨秀清拿在了自己手中。
定都天京以后,杨秀清的野心更是膨胀到极点,他住的东王府比天王府还要气派,出门的架势也越发盛大。
手下的手下们一见他,都得跪拜,其他几位王也是如此,不由自主低头。朝廷的大小事情,不管是打仗还是政治琐事,都得经过他的点头才行。
要是冯云山还在,肯定不会让杨秀清这么胡闹。
南王在军中的人望可不比东王差多少,冯云山对洪秀全是真心实意地忠诚,没有像杨秀清那样心怀坏水。
只要有冯云山站着,杨秀清即便藏着点野心,也不敢太放肆。
天京城里面经历了一场血腥的清洗,让人直摇头。
杨秀清的野心终于在天京城里一览无遗。
这家伙觉得自己当上的权势已经够大了,可偏偏还不满足,竟然想让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在太平天国的体制里,这简直就是造反,因为只有天王才能叫“万岁”。
洪秀全当时气得直冒烟,不过对杨秀清还是没办法,只能干着急。
军队几乎都听杨秀清安排,朝里的大臣也是多半站在杨秀清那边。要是真的硬碰硬,洪秀全说不定真斗不过他。
这时候洪秀全想到了韦昌辉。韦昌辉这个人挺实在,没啥野心,也早就看不惯杨秀清的专断。洪秀全私底下联系了韦昌辉,让他带兵回天京,打算对杨秀清动手。
韦昌辉得到密旨后,马上带着三千精锐士兵赶回天京。
这些兵都是他的老部下,个个厉害得很。韦昌辉挑了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直接把东王府给团团包围了。
那一晚的天京城里,刀枪声震天响。杨秀清的手下虽说人挺多,但没料到会突然遭到袭击,瞬间就乱作一团。杨秀清自己也在激战中遇难,死的时候不过三十出头。
不过,这场血腥的细节也没就此罢休。
韦昌辉一看发了狂,不光把杨秀清杀了,还把他的家人、手下,甚至可能与他扯上关系的人全都一块干掉,結果一下子就杀了三万多号人。
洪秀全看到这场景,顿时愣住了。他原本只是想除掉杨秀清一个人,没料到韦昌辉竟然会杀掉那么多人。这样一来,太平天国的核心力量损失了大半,士气也彻底散了。
石达开知道这个消息后,气得差点儿爆炸。
他和杨秀清关系挺好的,而且也觉得韦昌辉这人太狠了,怕自己也会被清洗。于是,石达开带着十万军民离开了天京,往西一直到了四川。
可惜啊,石达开的军事本领虽然挺强,但在政治方面的脑子,比起杨秀清就差远了。
他在四川晃荡了几年,最终被清军团团围住在大渡河边,全军覆没。这十万大军,可都是太平天国的精兵强将啊。
天京事变一过,太平天国虽然还能再坚持十几年,但实在是岁月不饶人,伤得不轻,元气大伤。
陈玉成、李秀成这些后起之秀虽然也挺能战斗,但跟杨秀清、石达开那些老将一比,还是有点差距。
历史中的一些偶然事件,实际上左右了王朝的兴衰走向。
谈到太平天国的败落,确实挺让人惋惜的,要是真冯云山没死的话,局势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要是冯云山还活着,杨秀清能这么耀武扬威估计不行。南王在太平天国里的地位特别崇高,军队里不少将领都是他教出来的。
再说冯云山这个人挺稳重的,不像杨秀清那样容易一时冲动。要是有他在身边给点劝,别说野心大了,杨秀清也会收敛不少。
更要紧的是,冯云山对洪秀全确实是真心实意地忠心耿耿。
这两人自幼就认识,共同读书,一起创业,感情那是相当深厚。冯云山绝对不会像杨秀清那样去篡夺洪秀全的权位,更别提想当什么“万岁”了。
有了冯云山来限制杨秀清,太平天国内部的权力争夺就不会变的那么激烈啦。
天京事变就不至于爆发,三万精锐也不会白白牺牲,石达开更没必要率领十万大军落荒而逃。
要是太平天国能团结一致,靠着他们的军事力量和群众底蕴,要推翻清朝,真不是难事。
那会儿的清军腐败得厉害,八旗兵早就没有当年的战斗力了,绿营兵也是老弱病残占大多数。太平军虽然装备比不过洋人,但士气挺高昂,而且有着坚实的信仰支撑。
要是太平天国真搞成了,那中国的历史走向绝对会大翻盘。
要是真按这种说法,洋务运动肯定不会出现,甲午战败也不会那么惨,更别提八国联军那会儿侵略中国了。或许中国能更早迈入现代化,少些近代史上那些耻辱的事。
洪秀全到了晚年,经常会为天京事变这事儿感到后悔。
他甚至在快到死之前,还以东王的名义发布过诏书,想稳住军心。可惜为时已晚,太平天国的基础已经被自己人挖得一干二净了。
这就是历史里的偶然因素吧。一个人的死活,可能就影响到一个王朝的未来,甚至扭转整个国家的轨迹。如果冯云山没在全州城下丧命,也许中国五百年的历史真要重新书写了。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