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来唠唠史源历史专栏的一个话题。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那关键时候,解放军部队总兵力超过了500万人,达到了建军以来的最高峰值。您瞧,那段时间咱军里名将那叫一个多,主力野战部队分成了四大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可您知道不?虽说名将如云,但真正能担起指挥百万大军重任的将帅却凤毛麟角,满打满算就俩人。究竟是哪两位将帅有此殊荣?
您知道被军事爱好者称作“战神”的粟裕大将吗?他在解放战争中那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过您可能想不到,即便如此,他也没机会带领百万大军作战。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时候,粟总能够调动的兵力超过40万,要是算上地方部队人数更多,可离百万大军的标准还差着不少。就连朝鲜战争爆发前准备攻台的阶段,三野攻台军的最高“预算”也就60万人。所以,在粟裕辉煌的军事生涯里,还真没指挥过100万以上的大兵团。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军事史上的传奇地位,反而让人们对他的军事才能有了更多角度的探讨和思考。
客观来讲,粟裕甚至算不上三野体系里的最高领导。从分工上看,他虽负责军事工作,但最终的决策大权掌握在三野一把手陈老总手中。三野又被叫做“陈粟大军”,所以单纯说粟裕指挥了几十万部队,这种表述并不准确。再说二野和华北野战部队,相对而言规模没那么大,比不上三野和四野,因此其军事负责人刘帅、聂帅、徐帅等人,自然也没有指挥过百万大军。
在军事指挥领域,真正曾统率过百万规模部队的,有两位关键人物:四野的统帅林总,以及志愿军首任司令员彭老总。林总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着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的军政主官。回溯到1948年辽沈战役前夕,东北军区连同野战军部队总数约有103万人,虽说实际投入作战的兵力达70万,但这已然能体现出,林帅在1948年就已有指挥百万大军的实战经历。要知道,辽沈战役期间,东北的地方部队承担着牵制等任务,这些部队同样处于林帅的指挥调度之下,共同为达成整体作战目标而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林帅堪称是首位真正指挥过百万大军的高级指挥员。而当四野大军南下,到1950年建立中南军区时,林总直接掌控的部队兵力达到了150万,这一数字在当时堪称空前纪录。
林帅在军事指挥上的才能和他在治军方面树立的威望由此可见一斑。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特定的客观条件: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制定了整体战略,把东北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东北野战军在这样的战略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随后以主力部队的身份自北向南推进,承担起解放全中国的重任。中央作出的这一正确决策,不仅为林帅施展军事才能提供了关键助力,也为他积累功勋提供了重要舞台。
彭老总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可是指挥着百万大军。在国内打仗那会,他带领的第一野战军,兵力最多也就三十多万人。可到了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国内四大野战军的精锐尽出,好多主力部队接连开赴朝鲜前线,足足有6个兵团。这么一来,彭老总手里的部队总数超过了一百万。在咱们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里,林帅之后,能指挥百万大军的,彭老总就是其中一位。
抗美援朝那阵子,咱志愿军在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可不少。整个战争期间,先后有超过240万官兵奔赴朝鲜战场。要说兵力巅峰的时候,是在1952年,那会志愿军兵力达到了135万。说到带兵这事,有个点挺值得琢磨。单从同一时间点指挥的兵力数量来看,林帅在他的带兵巅峰期,手里掌控的兵力数字比彭老总稍微高那么一点。就因为这,有人觉得林帅是咱们解放军高级指挥员里带兵最多的。这事在军事爱好者中间,可引发过不少讨论。
后来接任志愿军司令的邓华、杨得志、杨勇这些人,虽说他们上任时咱们在朝鲜的部队总兵力依旧不少,但实际情况跟彭老总坐镇的时候完全没法比。战争后期进入了相持阶段,双方的直接交锋大多在局部地区展开,大规模部队轻易不会调动,所以这并不能算作邓华他们的指挥战绩。抗美援朝结束后,没再爆发过规模较大的战争,像六七十年代的对印作战、对越作战这些,用兵规模压根没法跟抗美援朝比。而且军队规模也在不断缩减,客观条件不一样了,再也没有统兵大将能获得指挥百万大军的机会,彭老总指挥百万大军的高光时刻也就成了难以超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