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欧盟猛下30%关税狠手,欧盟顶住压力敢反击吗

 产品展示    |      2025-07-28 05:41

特朗普下令对欧盟商品加征30%关税,逼得欧盟高层也坐不住了。

马克龙直接怒怼,欧洲议会有人连骂带喊反击,一时间美欧之间的火药味拉满了。

特朗普一副“你奈我何”的强势架势,欧盟到底能忍到什么时候,会不会真像他断定的那样,死守和美国的老牌“盟友”情分,还是会被逼得走上自己的路?

美国和欧盟又一次在关税问题上死磕上了,这场戏看着就让人心头一紧。

说到底,美欧撕扯也不是一回两回,谁还记得几年前特朗普对自家北美邻居加拿大搞的那一出?

钢铁、铝、汽车,关税加码,一时间闹得鸡飞狗跳。

那时候,加拿大也只能硬着头皮干回去,以牙还牙,可两边都没落着多好,现在剩下的,还是那几笔难解的账。

不过,特朗普这次加征30%关税,直指欧盟和墨西哥,火药味可不是“惯常操作”。

7月12日,特朗普突然宣称,从8月1日起,美国要对进口自欧盟的商品一律增加30%的关税——信直接扔到冯德莱恩的办公室桌上。

而在此之前,他还威胁如果谈不拢会再加到50%。

欧盟那边还在跟美国“做思想工作”,希望多留点谈判余地,可这封信就是一盆冷水,打醒了在梦里的“老朋友”。

其实,美国怨的是深。

在特朗普看来,欧盟的关税壁垒、企业惩罚、还有那些让人抓耳挠腮的“合法”增值税,全是横亘在美企出海路上的大山。

美国连续好多年对欧盟出现贸易逆差,钱坑越挖越大,他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师出有名”是政治基本功,特朗普也会写信诉苦,说你们赚了我们太多,我们必须收一收。

墨西哥那边,更是被他举上了毒品和非法移民的大旗,理由多到连媒体看着都直摇头:美国自己街头流浪,还有脸怪别人?

可不得不说,他这番操作,美国选民倒真就买账。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特朗普对欧洲的“断定”——即使自己把盟友欺负成这样,欧盟也不敢倒向中国。

为啥是中国?

其实这也挺现实。

现在的全球格局里,美、中、俄、欧帐篷各自为营。

欧盟是块体量不输的“大饼”,可经济、军事都不分明。

既然跟俄罗斯有历史心病,也没胆子真跟美国掰腕子,留给他们的,“好脾气、有大市场”的中国似乎成了唯一现实的出路。

但中欧之间只谈经济不扯军事,欧盟要真从美国怀里跳出来,还真不是说走就走的。

当下看,法国总统马克龙是第一个坐不住的。

特朗普的加税信一传出来,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声:“法国和欧盟委员会一致强烈反对,欧盟必须坚决维护自身利益。

”言下之意,软不得、硬要上,如果8月1日前还没谈妥,那就用所有工具加速准备“可信的反制”。

别看是“嘴炮”,事实上,这两年马克龙的野心早藏不住了。

俄乌冲突开始后,美国对乌援助反复横跳,看似大哥实则不靠谱,法国趁机“扶正”,补台做欧盟家长。

就连特朗普买格陵兰岛的闹剧,他也赶去格陵兰捧场,生怕大家忘了谁才是欧洲的“实心人”。

欧盟其他“掌门人”也没闲着。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在采访里直接开骂,“厚颜无耻、令人愤慨,是对谈判努力的彻底侮辱!

”更直言,欧盟不能再让步,应该马上启动210亿欧元美国产品的反制措施。

据说,欧盟早在4月特朗普叫嚣全球加“对等关税”时,就备好了25%关税反击清单。

前阵子刚传出口风,说要从美国买鸡蛋也不让,简直让美国超市陷入恐慌,鸡蛋价飞涨。

小视频平台上,美国网友纷纷求助“中国养鸡大法”,这阵仗,还真能折腾出点“百姓生活新技能”来。

可话说回来,欧盟还真未必是铁板一块。

主席冯德莱恩倒是先“顺坡下驴”——觉得这时候不能全部撕破脸,于是决定把原计划7月14日启动反击的大招再拖拖,反制措施暂停期限延长到8月初。

一边和美国继续谈判,一边背地里掂量大棒,嘴上说的是理性,心里未必没点怵。

结果就是欧盟里骂声四起,有人嫌这种“冷处理”太软弱,担心欧洲又掉进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的圈套。

其实,这种“里外不是人”的局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看数据——2024年欧盟对美国出口5300亿欧元,占总出口两成,德国厂子、法国葡萄酒、意大利豪车都吃着美国的饭。

美国这边一个30%关税下来,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据说欧盟对美出口一年会掉20%。

拿德国为例吧,一个宝马出口美国被收30%的税,这车还咋卖?

欧洲失去美国市场,等于自己给自己“削骨疗伤”。

美国自己也不是毫发无伤。

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说,“50%对欧关税会让美国今年GDP增长直接掉0.2个百分点。

”到第三季,说不定美国经济都要萎缩了。

贸易战就是这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有人就喜欢一拍脑袋先上狠招。

经历过美加关税战的人,对这套路再熟悉不过。

当年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你一拳我一脚,产业链也没能全身而退。

加拿大回击总计加了298亿加元,结果两败俱伤,最后又叫停又谈判,没谁愿意先服软。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更是如此,几轮加税下来,全球产业链震荡,两边都觉得自己亏了,可再谈判、再加税,始终没能完全握手言和。

这次的美欧关税战,结局仍旧迷雾重重。

欧盟下场反击,既怕搞砸了自家饭碗,又不甜心愿意永远当美国的“小弟”。

8月1日,美欧到底凶险成啥样?

倘若欧盟真豁出去,启动210亿欧元反制,美国超市可能又要鸡蛋断货,欧洲车在美国加价空转。

然而,真让欧盟去和中国全面携手,“政治心魔”又让他们迟疑不决;只靠关系谈笑风生,显然也保不住日子长远。

生活总归比新闻稿复杂得多。

欧盟里其实噪音不少——有的政治家希望用强硬还击树立威信,有的企业主更怕关税一来利润直接腰斩。

有德国产业链的大V在圈子里说,“如果美国车市丢了,不如回头做新能源,至少中国大市场还能顶一点。

”可对整个欧洲来说,这种“改革自救”的魄力还真不是谁都能有。

尤其眼下欧盟经济增长调到了1.1%,欧元区0.9%,大家都过得紧巴巴,没多少试错本钱。

墨西哥倒显得更无奈一点。

新总统辛鲍姆刚上台,就碰上特朗普逼宫,整出个“常设双边工作组”,还没来得及把话谈明白,新关税信函又噼里啪啦到了桌上。

他嘴上说“这是不公平”,实际心里也清楚,在8月之前只盼能和美国达成新协议,别让自家制造业大面积崩盘。

说到底,夹在大国“商战”缝隙里的小兄弟,硬气不起来。

放长远看,特朗普对欧盟该杀的还是会杀,该收割的还是不会留情。

在他看来,盟友一厢情愿不会跑,只因为选项更少。

要欧盟舍弃美国,倒向中国或自己单干,说实话,至少眼下还欠点勇气。

而中方这边,说到底也只想做稳生意,不提“盟友”二字。

总之,今天的贸易关税纠纷,反映的不只是账本、货物和利益,更像是全球格局里的一次次拉锯。

8月1日会不会成为“美欧恩断义绝”的分水岭,不好说。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轮贸易战无论谁退让,世界经济都免不了一场阵痛,也许等这场风暴过去,我们还能看到欧洲企业家、美国工人普通人家的真实表情——有些痛苦是写在贸易顺差表里的,有些则会沉在市场饭碗之下。

只是不知道,这一次,欧盟还能忍多久。